无机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纳米材料在环保领域的技术进展和应用)
admin
2023-01-17 12:16:00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周惠琼课题组与研究员裘晓辉、张勇课题组合作,在有机太阳电池界面层的纳米级表面能分布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oule杂志。

在溶液法制备的有机太阳电池中,表面能对体异质结薄膜形貌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给体与受体的表面能差异可以预测有机本体异质结(BHJ)薄膜中两相的混溶性,而底部界面层的表面能可以调节体异质结的垂直分布和分子堆积取向。薄膜的表面能常采用Owens-Wendt模型通过测量接触角的方法得到,但这种测试方法无法反映纳米尺寸范围内的表面能分布,无法直接解释体异质结结构中纳米级的堆积和相分离变化。

周惠琼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溶液法太阳能电池的界面研究,针对界面层表面能的调控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引入氧化钨(WOx)纳米颗粒提高了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空穴传输层的表面能,并在有机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中实现了80%的填充因子。而后进一步深入探究了活性层堆积取向、界面层表面能与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将此界面修饰策略应用于反型器件电子传输层研究之中。此外,该策略也能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采用生物聚合物肝素钠改善了电子传输层的表面能,钝化了界面缺陷,同时提高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该研究团队利用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峰值力定量纳米力学模式(PFQNM)技术,成功表征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层表面的纳米级表面能分布。研究中发现,掺杂不同横向尺寸的MoS2纳米片,可以有效调控PEDOT:PSS层的表面能微观分布,增强表面能分布的非均一性。这种非均一性的纳米级表面能分布可以进一步调控活性层的分子排列和结晶取向,调控活性层给体和受体间的相分离。由于表面能分布调控策略对活性层形貌的优化,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均得到提升,并实现了18.27%的光电转换效率(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认证的效率为17.80%)。当给受体之间表面能之差越大,该策略对其器件效率的提升率越高。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其他合作者的支持,以及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相关项目等的资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特斯拉起诉无忧传媒,要求其退还... 11月18日消息,据天眼查APP显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起诉杭州无忧传媒有限公司(下称无忧传媒)...
聚焦光储融合 第八届中国国际光... 中新网成都11月18日电 (单鹏)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18日在成都开幕。 20...
每经热评|从光伏到锂电 一句话...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从期货到股市,“一句话”的影响力可能“价值”数百亿元。 11月16日,在一次行业...
荣光EV亮相,五菱红标迈入“全... 11月18日,五菱红标新能源“神车”家族齐聚“我们向上 中国向前”第二届致敬奋斗者大会,正式宣告五菱...
*ST聆达(300125.SZ... 格隆汇11月18日丨*ST聆达(300125.SZ)公布,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
高能环境(603588)披露中... 截至2025年11月18日收盘,高能环境(603588)报收于7.2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04%,...
股票行情快报:节能风电(601...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11月18日收盘,节能风电(601016)报收于3.1元,下跌1.9%,...
光伏仍是黄金赛道?通威刘汉元:... 在“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能源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中国新能源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11月17日...
远达环保股东国家电投集团全部表... 刚刚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的远达环保11月18日晚间公告,近日,公司股东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
原创 特... 特朗普的最新表态打破了喧嚣的平静。仅仅在不到48小时内,美军就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先后击沉两艘疑似贩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