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喜剧王(跨界演员by北南百度云)
admin
2023-02-08 09:33:34

2月6日,明牌珠宝因跨界投建光伏电池片收到深交所关注函。深交所要求公司论述进行本次大额投资的可行性,是否存在迎合热点炒作股价的情形,并请独立董事发表核查意见。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已有兽药、玩具、乳业、养殖、纺织等领域企业宣布跨界“追光”后收到交易所关注函。业内人士表示,技术是光伏行业竞争壁垒中的关键因素,需理性看待跨界“追光”行为。

多家公司布局光伏产业

兔年伊始,明牌珠宝、绿康生化、皇氏集团等上市公司宣布跨界布局光伏产业。

明牌珠宝2月3日晚披露,公司与绍兴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拟在柯桥经开区管委会管理区域内投资建设日月光伏电池片“超级工厂”项目。

根据协议,该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10GW产能的TOPCon技术电池片,二期建设6GW产能的TOPCon技术电池片及4GW产能的HJT技术电池片,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

资料显示,明牌珠宝主要从事中高档贵金属和宝石首饰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核心业务是对“明”牌珠宝品牌的连锁经营管理。目前,公司在全国各主要区域拥有近千家门店,并通过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开设了网络营销渠道。

无独有偶,1月30日晚,绿康生化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绿康海宁拟在海宁市黄湾镇建设年产8亿平方米光伏胶膜项目,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二年完成40条生产线,达产后预计年销售40亿元;二期完成60条生产线建设,达产后年新增销售60亿元。

据绿康生化2022年半年报,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微生物发酵行业,公司及主要控股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动保系列、植保系列、食品添加剂系列、热电服务等,主要产品包括兽药原料药、生物农药、生物防腐剂纳他霉素等。

主营乳业的皇氏集团在1月31日披露,控股子公司皇氏农光互补与黑晶光电签署了《新一代太阳能电池:钙钛矿/晶硅叠层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TOPCon/钙钛矿叠层电池产品技术的研发、生产及产品应用,协议有效期自签订之日起两年。

交易所火速问询

上市公司跨界“追光”引发交易所的高度关注,明牌珠宝、绿康生化均在公告后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

从问询内容上看,深交所对两家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与拟投入金额差异巨大表示关注。2022年三季报显示,明牌珠宝、绿康生化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11.07亿元、0.35亿元,而项目拟投入金额分别为100亿元、60亿元。

深交所还要求两家公司论述进行本次大额投资的可行性,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人才及技术储备、市场资源等,是否存在迎合热点炒作股价的情形,并请独立董事发表核查意见。

另外,由于绿康生化股价于1月30日涨停,而绿康生化曾于1月5日披露股东减持计划,深交所要求其说明减持计划人员是否知悉本次投资事项,公司是否存在配合监事及高层减持的情形。

深交所要求明牌珠宝具体说明此前媒体报道“关于日月光伏电池片‘超级工厂’的项目建设情况”中光伏项目的相关方是否与公司控股股东浙江日月首饰集团有限公司或公司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

两家公司近日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明牌珠宝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亏损0.95亿元-1.4亿元,同比下降169.36%-202.21%;绿康生化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亏损0.93亿元-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0.67亿元-1.04亿元。

理性看待跨界谋转型

记者梳理发现,去年以来,皇氏集团、正邦科技、沐邦高科、江苏阳光、金刚光伏等上市公司在宣布跨界布局光伏后收到了交易所关注函,这些企业主营业务涉及乳业、养殖、玩具、纺织、特种玻璃等领域。

多家公司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处于亏损状态。正邦科技预亏110亿元-13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亏31.82亿元-78.19亿元;沐邦高科预亏1.78亿元-2.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0.40亿元-0.80亿元;金刚光伏预亏2.10亿元-2.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0.09亿元-0.88亿元。

沐邦高科表示,玩具行业竞争激烈,加之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国内益智玩具市场需求持续萎靡,玩具业务销售收入降幅较大;同时,2022年是公司主营业务转型之年,报告期内公司光伏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已超七成,目前正在努力打造硅料(硅提纯)、硅片、电池片产业体系。

在沐邦高科回复上交所问询函中,公司表示,进入TOPCon光伏电池项目就是为了抓住转型期的商机和发展红利,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于2022年5月完成对豪安能源的重大资产重组,正式进入光伏硅片行业,投资新建电池项目能与豪安能源现有硅片产品形成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协同效应,提升公司业务实力和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沐邦高科曾在公告中透露,公司目前未从事光伏电池业务,亦无TOPCon光伏电池生产技术储备,尚无TOPCon电池人才团队,正在积极联络引进相关领域人才,可能存在人才引进不达预期的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技术是光伏行业竞争壁垒中的关键因素,需理性看待跨界“追光”行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移动充电小哥”上门!老旧小区... 家住丰台区南庭新苑刘先生家的新能源车最近有了新的充电方式。他在楼前空位停好车后,不慌不忙地点开手机小...
川发龙蟒:磷化工与新能源材料双... 证券之星消息,川发龙蟒(002312)11月18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股市必读:华能水电(60002... 截至2025年11月18日收盘,华能水电(600025)报收于9.44元,下跌0.21%,换手率0....
再传喜讯!三澳核电项目3号机组... 11月19日,中核华兴承建的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项目3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三澳核...
金风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金风科技(002202)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益美国际控股(01870.HK... 格隆汇11月19日丨益美国际控股(01870.HK)宣布,于2025年11月18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
2025能源转型大会将于北京昌... 2025能源转型大会将于11月22日-24日在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正式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企业改革...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19日发布消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5-2026年)》计划于2026年年...
继司法部长后,乌克兰议会解除能... △格林丘克(资料图) 当地时间11月19日,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以315票表决通过解除格林丘克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