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股是什么意思(光伏股票的前景)
admin
2023-02-16 12:14:41

光伏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近些年来,在A股再融资环节,光伏公司始终冲在最前头。

光伏龙头天合光能(688599.SH)的“天23转债”于2月13日开启申购。通过本次可转债发行,该公司将募集约88.65亿元。这其中,约有25.85亿元募集资金用于自身“输血”。

受益于“双碳”目标的驱动,光伏概念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A股光伏阵营不断扩容,IPO融资屡创新高。而在再融资层面,A股光伏公司更是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仅2022年以来,已有23家A股光伏公司公布再融资方案,累计募集资金高达921.6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6家公司的募资已经到位,另有2家公司再融资事项即将完成。

透视资金用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发现,扩产和“输血”是A股光伏公司再融资的主要目的。甚至部分公司明确表示,其再融资所获资金只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债务。

921亿元再融资用于何处

2020年5月,组件头部企业天合光能在上市之初并没有享受到资本市场基于其充分溢价的红利。25.31亿元的IPO融资,也远逊色于2022年登陆科创板的晶科能源,后者首发融资高达100亿元。

增发或者可转债等再融资手段,成为天合光能后续融资的发力点。

事实上,自2020年上市以来,天合光能融资金额并不低,直接和间接融资总额为232.69亿元。其中,该公司直接融资占比超过七成,约为166.48亿元。而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统计,除去IPO融资外,天合光能的直接融资均以可转债方式完成:2021年,该公司募资52.52亿元,用于盐城年产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宿迁二期5GW)、宿迁(三期)年产8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盐城大丰10GW光伏组件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2023年,该公司再度募资约88.65亿元,用于年产35GW直拉单晶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在两次可转债募资中,天合光能用于自身“输血”的资金占比分别为28.31%、29.16%。

对于光伏龙头企业而言,得益于基本面的稳定以及光伏概念的热捧,其再融资项目往往受到资本的追捧,所募集资金规模往往也十分可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2022年以来,已有8家A股公司的单项再融资规模超过50亿元,分别是大全能源(688303.SH)、晶科能源、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合盛硅业(603260.SH)、协鑫集成(002506.SZ)、上机数控(603185.SH)、东方日升(300118.SZ),融资规模区间为50亿元至110亿元。

大全能源、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的再融资金额分列前三位,为110亿元、100亿元和89.60亿元,各自由增发、可转债、可转债方式进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的可转债融资事项已经进入到了证监会问询反馈阶段,而大全能源的增发融资已经于2022年7月份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1月份公布预案到7月份新增股份完成登记,大全能源仅花费半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目前A股光伏公司最大规模的再融资。资金计划显示,该公司所募资金中约80.03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硅料项目扩产,29.97亿元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即为自身“输血”的资金占比约27.24%。

事实上,通过增发、可转债等再融资手段,不少A股公司实现了产能扩张甚至新业务的拓展。例如,硅片黑马上机数控2022年4月份公布的增发项目——拟募资58.19亿元,用于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这家近些年来持续向硅片制造转型的公司,正力图向上游开辟硅料业务。可见,在这一业务拓展的过程中,再融资成为其新业务拓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如何摆脱“圈钱”质疑

不同于首次公开募股(IPO),再融资是公司成功上市后再次向投资者募资。合理的再融资能够帮助公司改善流动性,助力业务拓展。但再融资背后,其所引发的争议也一直存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些年来,A股光伏公司数量大幅扩容。截至2022年底,A股光伏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已经有超过130家。而在2020年底,这一数字为60家,即两年实现翻倍式增长。

且在过去两年里,部分A股光伏公司的IPO频频出现超募现象。而其所超募的资金,最后却用于理财等与主营业务不相关的用途。因此,质疑声四起。

数据显示,2022年,沪深市场IPO和再融资合计超过1.4万亿元。但在再融资资金用途中,部分A股光伏公司明确仅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债务。

2022年8月,光伏硅片切割企业高测股份(688556.SH)发布增发预案,拟向特定对象募资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贷款。随后,其募资上限下调至9.20亿元。

然而,对于此次募资全部用于偿还债务或补充流动资金,上交所亦发函问询其合理性。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高测股份可自由支配资金金额为5.17亿元。但该公司在回复上交所问询时表示,“公司2022年至2024年流动资金缺口预计约为16.26亿元,公司仅靠自身积累和银行授信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全部资金需求。”

虽然高测股份从资金缺口等方面解释本次再融资仅用于自身“输血”的合理性,但这的确反映出,当前再融资手段已经成为A股光伏公司缓解流动性压力的一大支撑。

相同的案例还有合盛硅业。2022年5月,其抛出一份70亿元的定增方案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有所区别的是,该公司定增对象为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不过,虽然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自掏腰包“输血”上市公司,但其持股比例得到一定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发现,截至目前,A股光伏公司的再融资资金用途几乎均投向于产能扩张和流动资金补充。并且,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所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占比均维持在30%下方,主要目的仍是服务于主营业务的加码或新业务的拓展。

不可否认的是,上市公司要做大做强,离不开再融资“补血”。但也要掌握好融资的目的和程度,更不能过度依赖高资本消耗,以及为了“圈钱”而肆意融资。

与此同时,及时披露再融资后续使用进展,亦是摆脱“圈钱”质疑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目前大热的光伏赛道而言,唯有将热钱发挥真正效用,才能滋养主营业务,提升竞争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股核电股盘前普涨,Oklo涨... 美股核电股盘前普涨,Oklo涨超5%,纳米核能涨超6%。
风电出海破局高阶竞争 迈向“深...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提速与中国风电产业竞争力提升,“出海”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从早期的产品出口到...
霸王茶姬CEO张俊杰,跟二代光... 霸王茶姬CEO张俊杰,跟二代”“光伏女神”高海纯结婚 红星资本局11月20日消息 近日,有网传请柬显...
广聚能源:打造大湾区一流综合能... 证券之星消息,广聚能源(000096)11月20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成交额超1000万元,光伏ET... 截至2025年11月20日 14:34,光伏ETF华夏(515370)下跌1.36%,最新报价0.9...
兆新股份等成立碳合能源科技公司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兆亿碳合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企...
跌幅榜丨同类跌幅最小!光伏ET... 11月20日,光伏ETF华夏(515370)报收0.938元,收跌1.57%,成交金额1078.6万...
华泰柏瑞基金的光伏ETF(51... 11月20日,光伏ETF(515790)报收0.982元,收跌2.0%,成交金额6.54亿元。换手率...
庄赫阳老师带单入金瑞达期货,错... 庄赫阳老师带单入金瑞达期货,错误指导造成严重亏损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