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一财经 2024-04-17 10:33:24 听新闻
作者:江晓原责编:朱洁树
最近科幻影片《沙丘2》登陆国内院线,网飞版的《三体》第一季也出来了,但是反应都不是很理想,对后者甚至还出现了比较激烈的批评意见。这里谈一点我个人对这两部作品的一孔之见。
《沙丘》有点像科幻黄金时代的《三体》
赫伯特(Frank Herbert)的《沙丘》,现在已成科幻中的经典。前三部有时被称为沙丘三部曲,但这个系列一共有六部作品,依次如下:
《沙丘帝王》(The God Emperor of Dune,1981)
《沙丘终结篇》(Chapter House: Dune,1986)
这六部作品,以对香料能用来进行时空跃迁的神秘物质的争夺和控制为线索,建构了一部宇宙级别的幻想史诗。
科幻小说在中国长期处于小众低端状态,既进不了文学殿堂的高门,也进不了畅销小说的阵列。在刘慈欣的《三体》问世之前,中国的绝大部分科幻小说至多只有几千册的销量。这种小众低端的状态,在美国似乎也曾存在过。《沙丘》问世之后,三年内为赫伯特带来了两万美元的版税收入,这已经被认为远远超出了美国当时绝大多数科幻小说的版税收入。但是比起15年后的卡尔萨根(Carl Sagan)西蒙舒斯特出版社为他的科幻小说《接触》(Contact)故事大纲预付了200万美元稿费,那赫伯特的这两万美元实在是微乎其微了。
但事情不久后就有了转机。1976年《沙丘之子》出版,精装本和平装本同时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这是科幻小说第一次获得如此待遇。注意,这时距上述萨根200万美元预付稿费的事只差四年了,也许,科幻小说某种意义上的黄金时代在此时的美国出现了?至少,在走向大众这个意义上,《沙丘》在美国扮演了40年后《三体》在中国所扮演的角色。
1984年《沙丘》的同名影片上映(有时译成《沙丘魔堡》),1992年出现了同名即时战略游戏,该系列游戏同样相当风靡。不过,如果今天再来重温影片《沙丘》,对小说的故事情节倒是亦步亦趋,但毕竟是40年前的影视技术了,无论从叙事还是场景来看,都已经乏善可陈。2021年出现了《沙丘》影片的新版,剧情仍保持对原著亦步亦趋,景观当然大为改善,观众比较满意。这次的《沙丘2》接续上一部故事,情节已进入《沙丘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