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李玉兰 王洋 胡晓军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黄传庚
春风拂过,位于赣江支流袁河水畔的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处处风景宜人,“六分半山两分田,半分水在纵横间,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地理特征更加明显。古代文人曾在这里留下诗句:“分得宜春地,东偏一画屏。”
分宜县辖区面积1389平方公里,人口34万。多年来,分宜县坚持实施“生态立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与分宜县联手推动“两山理论”实践,携手并肩迈上科研转化之路。
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故事,在这里得以生动叙述。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山下实验林场的科研实验林树木茂盛,郁郁葱葱。 资料图片
相向而行,科研转化一拍即合
从北京出发,坐高铁,乘汽车,来到分宜县的大岗山,大约需要11个小时,可朝发夕至。以海拔1091.5米的大岗山主峰为地标,方圆10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3%,是纯天然的大氧吧。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和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以下简称“亚林中心”)落户大岗山,成为我国中、北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林业科研中试基地,主要任务是组装、配套科技成果,营造试验林和示范林,开展以油茶、杉、松、竹等为主的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良种繁育培育技术研究等。
四面环山的分宜县钤山镇年珠村,有栋“专家楼”,每年不定期有人在这里办公。来自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学者们早出晚归,用仪器观察森林、用脚丈量大岗山、用笔记录所得,一组组数据从这山沟沟里飞往各地科研院所。
1988年,刚大学毕业的钟秋平来到亚林中心,自此投入技术研发工作。“在第一代科研人员的带领下,我走上了高产油茶科研之路。我们跑遍全国油茶产区,收集了855份种质资源,在分宜县建立了873亩种质资源基因保存库,选育出9个国家级良种。”如今,钟秋平?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