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含煤废水处理工程案例
火力发电厂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煤废水。这些废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含煤废水的处理成为火电厂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介绍几个典型的火电厂含煤废水处理工程案例,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案例一:某大型燃煤发电厂含煤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该发电厂位于水资源紧张地区,每日产生含煤废水约8000立方米,面临着严格的环保排放要求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压力。
处理工艺:
1. 预处理阶段:采用自动格栅去除大块固体杂物,随后通过高效沉淀池去除悬浮物和部分重质颗粒,减轻后续处理负担。
2. 混凝与絮凝:向废水中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作为混凝剂和絮凝剂,通过机械搅拌促使细小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体,便于沉淀。
3. 沉淀与浮选:结合斜板沉淀池和溶气浮选技术,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油类物质,提高了处理效率。
4. 深度处理:利用生物滤池进行生物降解有机物,随后通过砂滤和活性炭过滤去除更细小的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提升出水水质。
5. 膜处理:采用反渗透(RO)技术,深度净化水质,去除溶解性固体和盐分,满足回用标准。
回用与排放:处理后的水部分回用于厂内冷却系统和输煤系统冲洗,剩余部分经过严格检测后排放至自然水体。实现了废水的高效循环利用,减少了对新鲜水资源的依赖,降低了运营成本。
效果:出水水质优于排放标准,有助于改善周边水环境,提升了企业的环保形象。整体处理工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处理效率,降低了人工干预和错误率。
案例二: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含煤废水处理工程
背景: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位于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但随着环保政策的收紧,原有的废水处理系统已不能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故进行了资源化改造。
改造措施:
1. 初级沉淀与调节:通过调节池对废水进行均质化处理,调节pH值,为后续处理创造良好条件。
2. 高级氧化:采用芬顿氧化技术,利用过氧化氢和催化剂铁离子产生自由基,高效分解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
3. 澄清与过滤:经过混凝沉淀后,使用高效澄清池和多介质过滤器,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
4. 纳滤与反渗透:先通过纳滤膜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和部分盐分,再利用反渗透膜深度脱盐,提高水质。
5. 消毒与软化:采用紫外线消毒和离子交换软化,确保出水无菌且硬度适中,适合于多种回用目的。
回用系统:处理后的水主要用于厂内绿化、道路冲洗和消防系统补水,部分还被送回冷却塔循环使用。
效果:改造后,废水回用率显著提高,减轻了对当地水资源的压力,响应了节水减排的政策号召。通过高级氧化和膜技术的应用,处理效率和出水品质得到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案例三:电子絮凝工艺在火电厂含煤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背景:电子絮凝工艺因其高效、环保的特点,在火电厂含煤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处理工艺:
1. 预处理:通过格栅、沉砂池等设备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
2. 电子絮凝:在水中通入电流,打破水中的悬浮物、乳化物或溶解状污染物的稳定状态,使其更容易被分离和沉淀。
3. 后续处理:结合沉淀、过滤等步骤,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杂质。
效果:电子絮凝工艺提高了处理效率,减少了化学品的使用,对环境影响小。处理后的水质稳定达标,可用于输煤系统冲洗等回用目的,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结
火电厂含煤废水的处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废水的来源、特点以及环保要求。通过采用适当的处理工艺,如混凝沉淀、过滤、膜处理以及电子絮凝等,可以有效提高废水处理效率,确保出水水质达标,并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上案例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有助于推动火电厂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