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能生金,节能又美观。
在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莲珠新村,45栋新式农房屋顶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7月盛夏烈日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
无论是田地两侧的路灯顶端,还是村民日常活动的球场顶棚,随处可见的光伏板在为咖啡屋、充电桩等商业设施供电的同时,也为村民和村集体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类似的场景正随着广东省县域“光伏+建筑”的试点,在南粤各地不断出现。
7月2日,广东省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现场会在江门鹤山市召开。自2024年8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方案》以来,全省25个试点区域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助推风貌提升的示范项目,装机容量持续扩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协同机制日趋健全,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江门鹤山,址山镇莲珠新村示范项目通过整村连片租赁村民房屋屋顶和村集体公共区域建设光伏设施,因地制宜布局光伏咖啡屋、光伏长廊、光伏车棚、光伏球场、光伏露营等特色化应用场景,打造近零碳示范村,村民可获得初装费6000元,通过“屋顶租赁+收益分成”机制,村民、村集体预计年增收超10万元。
梅州丰顺充分利用公共机构建筑,梳理出322处公共机构建筑的39万平方米屋顶面积,在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建筑的屋顶上,严格按照原建筑风格建设双坡面屋顶光伏设备,全县322处公共机构中,已开工209处,装机规模1.78万千瓦,已并网发电115处。
广州花都在花城村“零碳示范区”采用“光伏+环境整治”模式,在租赁农房、集体物业屋顶建设光伏设施的同时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与40户村民签约,为村民带来绿色创收和环境提升双重收益,预计并网后年发电量123万度,每年减碳747吨。
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消息,截至5月底,25个试点区域“光伏+建筑”应用项目在试点期间累计新增并网容量548万千瓦,占历年累计并网容量的61.7%,远超预定的300万千瓦年度目标。
接下来,广东省将进一步推进试点工作提质增效,着力解决试点布局上的“单点式、碎片化”、统筹协调上的“重效益、轻风貌”以及开发模式上的“赚快钱、难持续”三类问题,全力推进试点工作的成片连片展开,推进项目建设与风貌提升的互促并进,推进试点工作的多方参与合作共赢。
文、图、视频 | 记者 范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