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
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公布
广西广投桥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荣获 “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一起来了解
这家企业如何以
水电之光点亮文明星河
↓↓↓
在桂中大地红水河奔腾不息的浪涛声中,一座现代化水电站正以绿色动能点亮万家灯火,用文明之光温暖一方热土。广投桥巩能源公司以48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将绿色能源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书写着绿色能源与文明建设的双重答卷,成为新时代国有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标杆。
广西广投桥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我们始终将‘诚信守法’和‘绿色低碳’融入生产经营,让每一度电都承载文明发展的重量。”广投桥巩能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能镇介绍,截至目前,广投桥巩能源公司累计发电量突破360亿千瓦时,上缴税费超17亿元。“近日,我们的正龙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以‘农光互补’模式开创集中式光伏与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协同发展新范式。”这座由本土力量自主设计建造的“水电明珠”,不仅承载着“铝电结合”的战略使命,更以“农光互补”的模式书写着绿色转型新篇章。
桥巩水电站。
绿色发展的背后,是广投桥巩能源公司对安全生产的坚守。作为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广投桥巩能源公司构建起“硬实力+软支撑”双保障体系:通过“党员示范岗”“安全责任区”等载体,将红色基因融入生产全流程;创新“理论宣讲进车间”模式,把安全规程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工作法。“当安全意识融入每个工作细节,我更理解‘爱岗敬业’不仅是废寝忘食的劳作,更包含对规范的敬畏、对细微的专注。”生产技术部副主任邓永贵抚摸着设备铭牌感慨。
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
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巡检。
在国企书院的书香氤氲中,在道德讲堂的思想碰撞里,广投桥巩能源公司搭建起“微宣讲”“微课堂”“微实践”三维培养体系。企业领导班子带头宣讲、1000余人次参加培训、15部公益宣传片轮播,让党的创新理论扎根基层岗位。财务部会计杨双璘将“广西技术能手”朱东园视为职业灯塔:“她永不懈怠的进取态度,激励我在工作中主动钻研、勇于突破。”这种“传帮带”的精神传承,让工匠精神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广投桥巩能源公司开展党建共建活动。
当企业的生态理念融入碧水青山,红水河的生机画卷便徐徐展开。在电站左岸,鱼类增殖放流站犹如“生命的诺亚方舟”,养殖池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鱯(芝麻剑)暗金斑纹的尾鳍轻摆,乌原鲤青铜鳞片泛起粼粼波光。“背鳍这些星点状斑纹,就是‘芝麻剑’名字的由来。”技术员老谭托起鱼苗时眼中满是慈爱。自2012年广西红水河流域首座集科研繁育于一体的增殖站启用,这里已成功培育12种红水河珍稀特有鱼类,更在2019年突破人工繁育技术,斩获两项国家专利、发表两篇核心论文。连续17年的鱼类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放超1200万尾特色及珍稀鱼种,不仅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更彰显企业环保担当,为珠江流域生态保护写下“桥电方案”。
企业开展红水河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活动。
当“全国文明单位”的奖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桥电人已踏上用文明之光照亮壮美广西的新征程,让绿色发展的乐章在红水河畔久久回响。
来 源:来宾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