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7月4日,特朗普签署国会两院通过的“大而美”法案,使其正式成为法律。有美媒评论称,该法案实际上废除或削弱了拜登政府时期《通胀削减法案》中的大部分内容,预计将对清洁能源的发展产生“毁灭性的影响”。但也有支持者认为,这份法案是“奠定美国能源主导时代的基石”。有美国学者分析称,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对可持续的、均衡的能源政策展开漫长求索,但始终没能实现这一目标。有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美国能源政策的再度“开倒车”不仅意味着本届美国政府放弃了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层面竞争,也表现出美国对全球气候目标的不负责任态度,这对美国自身的国际形象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重拾化石能源、打击可再生能源”
“从政策取向上看,特朗普两届任期的能源政策目标清晰,都是以化石能源优先、放松监管和减少对可再生能源支持为特征。”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包存宽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能源政策聚焦于撤销奥巴马的清洁能源政策,第二任期则通过“大而美”法案深化这一方向,力度更大、更具系统性,例如取消《通胀削减法案》的清洁能源税收抵免、支持核能和地热能等他所称的“可靠能源”、对电动汽车市场施加更严格的限制等。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太阳能和风能行业成为“大而美”法案下的最大输家。法案规定,2027年后投入使用的太阳能发电厂和风力发电场将不再有资格获得税收抵免,除非项目在法案签署后的12个月之内开始动工。此前,相关项目只要在2034年之前开工,就可以获得至少相当于成本30%的税收抵免。
特朗普曾多次表达对新能源的反感。他接受采访时说过:“我不希望大风车毁了我们的家园,我不希望让太阳能板延伸好几公里,以一种极其丑陋的方式覆盖半座山。”他还在演讲中称:“风力发电机(的声音)会逼疯鲸鱼。”
“我们相信,在终止‘绿色新骗局’补贴方面,美国政府与我们立场一致。我们相信,未来90%以上的项目都将被终止。”据美国“政治新闻网”报道,得克萨斯州共和党众议员奇普·罗伊在“大而美”法案通过后这样表示。罗伊来自众议院“自由核心小组”,该小组被认为是众议院内部的“强硬保守派”。另一位来自该小组的众议员拉尔夫·诺曼则透露,他们最终被说服支持该法案,是因为特朗普承诺政府将采取行动,限制风能或太阳能项目。
石油等传统化石行业也对法案持欢迎态度。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游说团体美国石油学会主席迈克·萨默斯称:“这项法案将是几十年来我们看到的最具变革性的立法,它几乎顾及到了所有我们关注的优先事项。”
《纽约时报》刊文称,“大而美”法案重拾化石能源、打击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将不利于“美国同中国在能源领域的竞争”。报道称:“当中国向未来迈进时,美国正面临被抛在后面的风险。”美国《大西洋月刊》则批评该法案会导致各州的能源成本提高。煤炭成本在目前的环境下并不低,天然气行业正面临供应链危机,这些都会导致美国本土能源价格上升。美国清洁能源协会批评称,该法案是“美国能源政策的倒退”。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刊文称,该法案反映了共和党的政策路线,即通过优先发展核能和化石能源以取得“可靠、便宜的电力”,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电气化时代的地缘政治竞争。文章作者认为该法案是“奠定美国能源主导时代的基石”,但以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美国《纽约邮报》的文章称,“大而美”法案扩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生产可以“释放美国能源产能”,使更便宜的本土能源涌入市场,从而降低电力、供暖和燃料的价格。但《纽约时报》刊登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评论文章称,“大而美”法案将使美国民众家里更热、空调费用更高,清洁能源类工作机会更少,美国汽车工业也会变得更弱。
“美国争取能源独立的努力时断时续”
美国学者劳伦斯·格里在《美国的能源政策》一书中写道:“40多年来,美国争取能源独立的努力时断时续。”格里认为,美国经历了对可持续的、均衡的能源政策的漫长求索,但想达成目标任重道远。美国几乎每隔两年都会有能源相关法案获得国会通过,但这些法案通常零散,缺乏综合性和长久性。另外,美国能源政策始终受到多个利益攸关方、政治影响力、自相矛盾的政策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能源政策的目标和实际效果总存在较大差距。党争和政府换届也使得美国难以维持稳定连贯的能源政策。
美国真正开始重视能源短缺问题要从20世纪70年代两次接连的石油危机说起。在此之前,美国战后经济强劲增长,来自国内和境外的石油供给都较为充裕,天然气则因为储量丰富且相关消费刚刚起步,价格甚至一度低于其生产和运输成本。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禁运使得美国自中东进口的石油量骤降,导致油价大涨。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启动了“独立计划”,目标是通过节能措施及开发替代能源,到1980年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然而这项计划中的很多内容并未实现,美国在1973年之后的石油消耗量不减反增。
1978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为获取更多收益削减产量,再度拉高油价,使美国遭受更深的石油危机。当时,美国全国范围内的加油站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车辆排长队的情况,每位顾客的加油量也被设置上限。
两次石油危机让美国人节能节油的步伐得以加快,到了20世纪80年代,能源短缺有明显缓解。不过,美国对能源行业的监管再次放松。直至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油价在1个月内翻了近3倍。数据显示,从1985年到1989年,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反而从27%增加到了46%。
进入21世纪后,能源问题开始被美国政府视为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的问题。2001年“9·11”恐袭事件以及之后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使得美国认为“依赖中东的石油是危险的”。美国军事战略研究机构兰德公司2009年的一份报告阐释了美国在能源政策上的立场:“美国在外交和国防政策中把获取石油资源置于优先地位,这既是为了美国经济健康,也是为了广义上的国家安全。”布什总统曾在2006年批评美国是一个“对石油上瘾”的国家。
2009年上台的奥巴马总统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让美国开始将能源问题与环保问题结合在一起解决。奥巴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期望在2030年前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中的比例。然而,特朗普2017年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与奥巴马政府相反的举措,包括削减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和投资、放松对传统化石能源行业的环境监管,以实现“摆脱对中东石油依赖的美国能源独立”。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认为,“认知”和“利益”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塑造了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政策。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不相信气候变化。另一方面,这种政策导向更离不开利益集团的影响。特朗普背后有美国三大传统化石能源集团:煤炭、石油和页岩油气。煤炭利益集团在特朗普2016年、2020年和2024年选举中都提供了很多资金支持。石油利益集团在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等地是共和党的金主。页岩油气开采公司中也有很多对特朗普有资金支持。
宋国友表示,美国想实现“能源独立”,需要关键技术的突破,也与能源进出口、同中东国家的关系和石油美元霸权有复杂联系。历届美国政府都希望实现能源独立,但受技术、气候变化认知差异、国内利益集团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政策往往会出现反复。
“美国不打算承担气候责任”
在美国尝试实现能源独立的进程中,不少代价需要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盟友来承担。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拜登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被批“筑墙圈钱”,遭到很多美国盟友的反对,欧盟官员曾公开表示该法案关于新能源的部分存在贸易歧视,违反了世贸组织的规则,可能引发补贴竞争,使得投资从欧洲流失。
今年5月,美国政府邀请来自日本、韩国的官员参观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项目,以期获得投资。该项目拟投入440亿美元建造一条800英里长的管道、一座天然气加工厂和一座液化天然气设施,开始运营后主要将液化天然气销往亚洲。香港《亚洲金融》报道称,特朗普敦促这些地区的官员购买美国能源,并且威胁如果不买就征收更高关税。
日本《读卖新闻》分析称,特朗普对日韩参与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开发项目寄予厚望,但该项目的巨额开发成本引发大型商社和能源界对项目盈利能力的质疑。韩国《每日经济》报道称,韩方对液化天然气项目不满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项目周期过长,投资回报慢,韩国至少需要10年才能分配到应得的液化天然气份额;二是美国政坛变数大,项目很可能随美国政权更替中断;三是液化天然气价格波动大,项目商业性存疑。韩国《经济评论》还担忧,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项目使运输距离缩短,反而会减少美国对韩国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需求,从而影响韩国造船业。
对于美国此类做法,日韩态度较为复杂。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以日本为例分析称,日本近年来愈发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能源意志”对本国经济安全不利。面对美国施压,日本有时选择配合,但有时选择“低调反抗”。如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尽管配合美国进行对俄制裁,但仍继续参与俄罗斯的萨哈林能源项目。
美国能源政策的反反复复以及“开倒车”的行为让国际社会感到担忧。法国生物多样性中心高级律师让·苏表示,“大而美”法案可能让美国可再生能源项目面临完全失败的风险,加之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巨大,美国会产生更多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日本电力中央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上野贵弘撰文称,“大而美”法案将大幅减缓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和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普及,使我们距离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更遥远。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称,美国能源政策倒退与全球碳中和趋势背道而驰,这可能使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受到打击。
此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认为,“大而美”法案的通过标志着本届美国政府放弃了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层面竞争,同时也说明美国不打算承担全球变暖中美国应当承担的气候责任,这对其国际形象也会带来影响。
包存宽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大而美”法案是在联邦政府层面的动作,并不意味着美国各州的态度,各州仍会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发展新能源,对清洁能源产业提供州层面的政策资金支持。正如美国环保选民联盟立法主任戴维·沙德伯恩所说:“我们知道,在争取清洁空气、清洁水源和健康环境的斗争中,我们不能停止,会继续努力,我们知道公众站在我们这边。”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戴润芝 环球时报记者 陆泽楠 任伊然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丁梓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