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劼 华鹏伟
光伏导电浆料主要用于光伏电池的金属化环节,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目前银浆是导电浆料的主流选择,但受N型技术银浆单耗上升及白银价格中枢上移的影响,银浆降本需求迫切。以银包铜、电镀铜和高铜/纯铜浆料为代表的新型光伏浆料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我们预计到2030年新型浆料的市场空间有望超过150亿元,对应CAGR约60%,铜浆料有望于2025Q4实现量产导入,我们推荐技术和规模领先的龙头企业。
▍光伏导电浆料:制备电极的关键原材料。
光伏导电浆料主要用于光伏电池的金属化环节,直接影响了其光电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对光伏组件产品的质量与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目前,银浆是光伏导电浆料的主流选择。光伏银浆成本占光伏电池成本的27%,是非硅成本中占比最高的一项,白银占光伏银浆成本的比例也高达97%以上。一方面N型电池技术已快速取代P型电池技术的市场份额,特别是LECO工艺的应用,其对于银浆的单位耗量更高,从而带来了光伏浆料整体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受投资属性叠加工业属性影响,银价中枢不断上移,原材料成本驱动了光伏浆料价格的上行。这种情况下,光伏导电浆料的降本需求已迫在眉睫。
▍工艺降银:栅线图形设计与印刷工艺优化共同实现降银需求。
光伏浆料的降本路径主要分为工艺降银和材料降银两种,其中工艺降银又分为栅线图形设计和印刷工艺优化两种方式。0BB、叠栅等新型栅线设计方式有望显著降低银浆耗量。目前光伏电池的金属栅线主要通过丝网印刷方式制备,CPIA统计其市占率为98%以上。新型印刷工艺如激光图形转印、全开口钢板印刷、喷墨打印、电镀制备等工艺可实现超细栅线印刷,有效降低20-40%的导电浆料消耗。但目前来看,上述工艺技术依然有待成熟,占据绝对主流的依然是丝网印刷技术。
▍材料降银:贱金属替代有望实现浆料成本的快速下降。
贱金属替代指用铜、铝、镍等价格低廉的金属材料取代传统的银,是光伏电池金属化降本的重要方向。铜的电导率仅次于银,而在成本上仅为银的1%,成为目前贱金属替代的主流选择。铜浆料替代的方案有银包铜、电镀铜、纯铜/高铜浆料等,其中银包铜技术已较为成熟,主要用于HJT、HBC等低温电池方向,未来采用高温银种子层+低温固化银包铜浆料的方式有望进一步拓展其在高温电池的应用,目前银包铜在向更高比例的铜占比(比如70%铜)的方案推进;电镀铜可以实现降本和增效的双重增益,但目前仍存在工艺复杂,量产良率较低等问题,目前主要用于BC电池的提效领域;纯铜浆料可以近似实现无银化,且工艺流程相比于电镀铜更简单,因此我们认为其有望成为光伏电池金属化降本的终极方案。自2024H2以来,高铜/纯铜浆料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我们预计铜浆有望于2025Q4实现商业化规模生产,并将逐步导入下游客户。
▍行业供给呈现“两强”格局,新型光伏浆料市场空间广阔。
2024年,根据CPIA统计,帝科股份和聚和材料的出货量分别占全球光伏银浆总供给量的27.1%和26.9%,稳居行业前两名,规模和技术优势领先。银包铜浆料已在HJT电池广泛使用,我们测算到2030年全球银包铜浆料的需求量将达到1166吨,对应市场空间超过35亿元;我们预计高铜/纯铜浆料有望于2026年起逐渐放量,测算到2030年全球铜浆料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37.6亿元。由此计算到2030年新型浆料市场空间有望超150亿元,对应2025-2030年CAGR约60%。铜浆料渗透率的提升也将给产业链带来明确的投资机会,直接拉动铜粉原材料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铜浆技术规模化应用及相关生产工艺的成熟化所引发的产业升级。
▍风险因素:
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增长不及预期;海外贸易壁垒进一步抬升;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银包铜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电镀铜技术降本不及预期;高铜/纯铜浆料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光伏导电浆料主要用于光伏电池的金属化环节,并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目前银浆是导电浆料的主流选择,但受N型技术银浆单耗上升及白银价格中枢上移的影响,银浆降本需求迫切。以银包铜、电镀铜和高铜/纯铜浆料为代表的新型光伏浆料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我们预计到2030年新型浆料的市场空间有望超过150亿元,对应2025-2030年CAGR约60%,铜浆料有望于2025Q4实现量产导入,推荐技术和规模领先的龙头企业,建议关注有望转型的企业和高铜浆料领跑者。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7月11日发布的《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光伏导电浆料行业深度报告—光伏浆料:降本驱动,技术引领,蓄势待发》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
来源:券商研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