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抽水蓄能电站航拍图。 保定市发改委供图
2GWh储能集成系统生产线。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日成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日成 通讯员 史海媛 顾旭
2025年,预计全市独立储能项目营收突破2亿元
2025年,21个风、光项目总规模227万千瓦正加快推进,这些项目投产后,保定新能源装机规模将突破1000万千瓦
2024年,保定新能源最大出力达404.3万千瓦,占当时用电负荷的75.5%
2025年1至6月份,新能源以20.7%的装机增速成为核心增长点,825.9万千瓦风、光并网规模占电力总装机的73.5%
预计到2025年年底,保定市能源产业产值将增至469.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12.7%
总规模227万千瓦的21个风光项目加快推进,以莲池区为创新高地打造“一核、四区、多点”氢能产业布局,成立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促成33项合作成果,农村电网改造升级1800公里全部收官、保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一批输变电工程加速落地……以“中国电谷”闻名的保定市正以“风光氢储输”全产业链布局为抓手,推动能源产业绿色化、智能化,从传统能源产业集聚区向新型能源创新高地稳步迈进。
储能创新平台
撬动千亿级产业集群
近日,未来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保定市召开,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该研究院由保定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团队合作共建,聚焦核心技术研发、产品中试、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在保定布局氧化物和聚合物复合固态电池、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产业集群。
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以“1+3+N”模式构建创新体系——总部设于保定,布局检验检测、研发试验、技术孵化3大平台,并在新疆、山西、内蒙古等地设立N个分中心,聚焦固态电池研发与产业化。目前,该研究院已达成33项合作成果,包含央企共建、区域共建、产业共建、场景共建4个方面,推动技术转化驶入“快车道”。
保定是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拥有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了“风光氢储输”完整产业链条,是我国唯一拥有完整新能源产业链的聚集区,正在全力打造“中国电谷”升级版。
随着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的揭牌成立,目前该市正加快构建“1+1+2+N”(即1个研究院+1条中试线+2个生产基地+N个应用场景)的固态电池产业生态,形成“投资—研发—生产—应用”全产业闭环路径。
中固时代固态电池中试线在保定开工建设,投产后将成为全省首条固态电池中试线,未来量产规模将达2GWh(吉瓦时);科力远10GWh储能设备基地进入量产阶段,一期年产能2GWh的储能集成系统产线正加足马力生产,打造千亿规模“动储一体化”电池产业集群;随着满城华能、望都科瑞等项目并网,2025年,预计全市独立储能项目营收突破2亿元。
多元应用场景丰富氢能生态
氢能,被视为未来能源发展的“新引擎”。莲池区打造创新高地,涞源、易县等地建设绿电制氢基地,徐水区发展燃料电池装备制造,清苑区布局生物质制氢……近年来,保定正在构建“一核、四区、多点”氢能产业布局。
2024年,未势能源、特嗨检测等9家企业产值3.46亿元,同比增长5.1%;随着易县京能绿电制氢等项目陆续落地,预计2025年可实现产值5.55亿元,较2024年同比增长60.4%。
同时,保定市还大力推动氢能场景应用持续拓展。全国首个“氢车进校园”示范场景进入实质推进阶段;高碑店、涞源撬装加氢站正加快建设,计划8月底投运以保障场景补给;山西—保定—天津港氢能煤炭运输通道成效初显,300辆氢能重卡7月底起陆续交付,年运行里程约10万公里;联动沧州、邯郸等城市申报国家区域试点,形成发展合力,逐步构建产业集聚态势,打造京津冀氢能网络重要节点。
推动能源产业规模与质效双跃升
保定风、光资源潜力巨大,可开发空间广阔。2025年,21个风、光项目总规模227万千瓦正加快推进,这些项目投产后,保定新能源装机规模将突破1000万千瓦,成为冀南电网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在资源开发稳步推进的基础上,保定的风、光产业更将技术装备作为核心竞争力。风电领域国能联合动力等企业加速转型,从设备制造向整体解决方案延伸,大型机组研发与系统集成技术迭代突破,智能化运维体系已落地;光伏领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依托英利能源、中国乐凯等企业构建起“硅料—电池片—组件—回收”全产业链生态,组件远销百余个国家。
同时,保定以“强基固本、智能协同”为路径,推动电网从“输送载体”向“智慧平台”转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1800公里全部收官,保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涿州、阜平、涞易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加速落地,进一步提升供电保障能力。
同时,保定推动智能调度与多元应用深度融合。分布式能源并网持续突破,实现风电、光伏、储能等分布式电源的灵活并网与精准调度,望都县、徐水区、博野县3地入选国家“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名单,位列全省第一;全国试点徐水区太和庄村“源荷储充”台区级微电网试运行后正式投运,为配电网多品类资源灵活柔性调节提供示范方案;入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车网互动V2G试点项目,计划对40座充电站实施智能化改造,新建131台V2G终端,实现V2G终端在乡镇、景区、社区、机关等多类别应用,形成“车—桩—网—储”协同调节网络。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保定全市129家能源企业实现产值437亿元,其中115家规上企业以电力、燃气等领域为基石,筑牢能源保障基底。火电领域通过技术改造焕发新生,338.5万千瓦装机容量贡献152.3亿千瓦时电量,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9.1%,展现传统能源的“韧性生长”。
2024年,保定新能源最大出力达404.3万千瓦,占当时用电负荷的75.5%,创历史新高。2025年1至6月份,新能源以20.7%的装机增速成为核心增长点,825.9万千瓦风、光并网规模占电力总装机的73.5%。预计到2025年年底,保定市能源产业产值将增至469.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12.7%,传统与新兴能源互补共进的格局愈发清晰。
从太行山脉的抽水蓄能电站到白洋淀畔的V2G示范站,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产业园的集群崛起,保定正以“中国电谷”升级版为核心,谋划未来发展蓝图。
保定市发改委主任康峰介绍,下一步,保定市将围绕新型储能、消费电子、具身智能、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等应用领域,坚持场景应用驱动下的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路线,打造千亿规模的固态电池产业集群,形成多元技术路线的“动储一体化”保定方案,让“创新链”越来越长、“朋友圈”越来越广、“生态群”越来越优。
下一篇:广聚能源一季度盈利二季度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