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与比尔·盖茨投资企业CubicPV的合作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双方联合研发的钙钛矿微模块光电转化效率达到24.0%,经过权威认证后正式刷新该技术领域的世界纪录。
这一成果标志着钙钛矿光伏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微模块采用多个互联单元的设计架构,通过精密的工程技术实现了高效的光电转换性能。据悉,该装置的成功研制为第三代光伏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钙钛矿材料因其独特的光电特性备受关注。与传统晶硅电池相比,钙钛矿电池具有制造成本低、重量轻、柔性好等优势。理论研究表明,钙钛矿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上限可达33%,远超目前市场主流产品的性能水平。
全球钙钛矿技术研发呈现加速态势。中国科研团队在相关领域同样取得显著进展,多个研究机构的钙钛矿电池效率不断刷新纪录。海南大学团队研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态光电转换效率达27.32%,南京大学制备的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28.2%。
产业应用前景广阔。钙钛矿电池的轻质柔性特征使其适用于建筑光伏一体化、可穿戴设备等多元化场景。与此同时,技术成熟度的提升有望推动光伏产业整体效率水平的跃升,为清洁能源发展注入新动能。
制备工艺的优化成为技术突破的关键环节。研发团队通过改进薄膜制备方法、优化界面结构设计等手段,有效提升了钙钛矿电池的稳定性和转换效率。这些技术进步为钙钛矿光伏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