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5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2023年以来,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截至目前,光伏全产业链出现价格倒挂现象,光伏企业经营压力巨大。工业和信息化部不久前召开座谈会强调,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有哪些危害?这一现象如何产生,又该怎样治理?
2023年成立的三一硅能是光伏行业的后起之秀。2024年,公司订单量同比增长高达200%。今年1-5月,受益于光伏“抢装潮”的出现,公司订单量同比又增长了150%。这样的数据放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堪称非常亮眼。可是三一硅能董事长代晴华却表示,如果再看看同期的价格和利润,订单量的高增长瞬间就失去了参考价值。
代晴华表示:“我记得2023年的时候,光伏组件价格最高是每瓦1块8,低的时候1块5。到2024年的时候逐步降下来,最低的时候是每瓦6毛5。今年的抢装潮把价格又抬上去了,最高的时候差不多有7毛5,头部企业到了8毛钱。6月份抢装潮一结束,行业平均价格又跌到6毛5了,我听说很多头部企业还降到了6毛2。量上去了,价格下来了,我们还有一点点利润,可能很多企业就没一点毛利都没有了。”
装机量每年都在大幅增长,但是装机越多亏损越严重,这是光伏企业共同遭遇的困境。导致这一困境的直接原因是行业的低价竞争。2023年以来,光伏全产业链价格整体下行,组件价格从每瓦1块8毛钱左右,下跌到6毛钱出头,跌幅超过60%。在此期间,行业协会发出过自律文件,并提出“投标价格低于0.68元/W即违法”。不少企业也承诺和呼吁不进行低于成本的销售与投标。
不过,目前来看,从中小企业到头部企业,光伏行业的低价竞争仍在持续。代晴华说:“头部企业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自己活下来,别人死掉,就是希望别人发高烧,治不好,自己永远健康。他们就希望低价格淘汰中小企业,但实际上没有成功,他们自己首先进入了亏损的行列。”
光伏行业周期性比较明显,以往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分析,考虑到当前光伏行业体量巨大,这一轮下行周期带来的影响显然更大。
朱共山分析:“整个行业过去每年盈利3000多亿元,现在亏两三千亿元,行业在资本市场整体缩水了接近2万亿元。这样对整个国家创汇,整个行业、资本市场、就业员工和全社会带来的都是恶性循环。”
低价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透支了行业未来,同时也损害了用户利益,并推高了部分企业的金融风险。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刘亚芳认为,低价竞争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影响光伏行业的创新和技术研发,这一点尤其值得警惕。
刘亚芳表示:“不管哪一种光伏技术,其实应该说是没有门槛的。因为全部都是公开的已经成熟的技术,这导致上马一个产线,只要拉到项目,就可以完成订单。因为没有原始研发,成本就可以降得很低,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面对经营压力,光伏产业链上下游近期开始把减产提上日程。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第三季度行业开工率预计整体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勇表示,光伏行业的低价竞争已经不可持续。
刘勇说:“现在只是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整个光伏行业确实背离了商业的基本原则。我想这种现象应该不会太长久。因为总体来说,企业和人一样,最终还是会回归理性的,产业还是会回到它的一些基本商业逻辑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