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国内水利工程领域颇具知名度的高校时,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些学校的名称,往往与它们实际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错位”。
以河海大学为例,作为水利行业的标杆院校,其校址位于南京,然而其名称却让人难以联想到具体位置,甚至常被调侃为“不知所踪”。
其实这所大学,曾名为华东水利学院,其名字的由来与地域的关联并不是十分紧密。
同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也曾经遭遇过,类似于之前的那样一种处境。
华水与河海大学,皆为在水利行业颇具特色的高校,与此同时亦皆为水利部此前的直属高校。不过其名称与所身处之地理位置的契合程度,却备受争议。
这所大学,位于河南省的省会,即郑州市。确切而言,“河南”隶属于华中地区,并非华北地区(从地理范畴去审视)。
不过华水被加上“华北”这个称号,其背后确实存在一段,较为特殊的历史原因。
华水起初名为“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原系一所坐落于北京的高校,校园紧挨着,西三环旁的紫竹院公园。1969年,鉴于外迁形势的影响,许多位于首都的高等院校陆续离开北京,北京水利水电学院也在其中。
它最初搬迁至河北省岳城水库,随后于邯郸市,开启了办学活动。1978年,正式改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990年,学校整体迁到了郑州市。2013年,再度正式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尽管如今的华水,已深深扎根于郑州,不过其名称之中的“华北”二字并非是胡乱地被赋予的。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华水与华北地区,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其校区分布得,较为宽泛,既涵盖了,华北地区,也涵盖了,华中地区。
在北京的校园旧址设有研究生部,在邯郸设有大专部,在河北的岳城水库还有专门的教学点。
因此,以“华北”命名在当时是名副其实的,
现在在郑州的“华水”校园内依然矗立着一座,叫“邯郸亭”的建筑它看上去极为,庄重就好像在默默讲述着,那段有着诸多波折与变化的校史。
世纪之初,随着高等教育的整合浪潮席卷而来,华水也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革。
北京的研究生部,不再属于学院的编制体系啦,随后慢慢地发展成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邯郸的大专部,和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合在了一起,接着组建起了河北工程大学;岳城水库的教学点,也被交予了水利水电工程局去进行管理。
曾经覆盖了华北诸多地方的华水,最终仅仅剩下位于郑州的那所水利水电学院。
坊间有传闻称,当初未改名字,是因为曾有,与郑州大学合并的动议,若合并成功,可能会再度更名,因此一直未作改动。
不过合并这件事,最终并未得以达成。华水也不曾打算对其名称加以更改,依旧以“华北”这一称谓,在中原的那片土地之上稳稳地伫立着。
华水的实力,不容小觑,其水利特色鲜明,工科为主干,曾培养出,连续三任水利部部长,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具有海外留学生招生资格的高校,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目前华水拥有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
其中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达45个,工程学科、环境生态学科更是进入ESI排名前1%。
在河南省首轮专业评价之时,华水有22个专业,分别获评B-以及以上等级,设立了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5个科技部的外国专家项目,获批的数量在河南省居于首位,从而进一步稳固了其以水利作为特色的学科建设主基调。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靠着深厚的历史积累,以及显著的办学成绩,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守护着江河的安全,一直都在履行着“水润民生”的使命。在河南的好多高校里,它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已然成为中原地区“双一流”高校建设中一支颇具实力的后备力量。华水的发展历程,是水利教育领域一则令人慨叹的故事,是坚守初心、传承精神的一曲激昂的乐章。在未来的前进道路上,华水将继续以水利为利器,书写更为辉煌的未来。对于华水接下来的发展规划,你又有着何种想法呢?
下一篇:赣能股份:聚焦煤价与新能源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