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辽宁电力”)“电e金服”数字化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数据显示,该平台自2020年5月开通以来,已累计为辽宁省1.15万家电力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551.83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6%,融资规模达224.61亿元。这一创新实践正在为辽宁能源产业的金融生态重塑贡献力量。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自主创建的数字化金融平台,“电e金服”通过深度融合电力大数据与金融资源,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普惠金融服务,主要包含电e票、电e证、碳e融等核心产品。国网辽宁电力创新开展“碳评估+绿色金融”特色服务,通过“碳e融”产品为徐大堡核电、彰武风电等绿色能源项目提供低息贷款100.15亿元。
电力征信破冰产业升级
葫芦岛地区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面临信用评估不足、抵押物价值有限等实际困难,银行机构出于风险控制考虑也持审慎态度。针对这一现状,国网葫芦岛供电公司结合当地风、光、核、储项目集中的产业特点,与国家电网征信公司深度合作,通过市场调研精准把握金融机构和客户需求,对“电e信”产品进行全面升级。该公司通过优化电力数据应用、完善产品功能,建立了更具说服力的信用评价标准。在保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金融机构逐步认可该产品的创新价值和可靠性,在贷款审批中参考征信评价结果,有效提升了放款效率和授信额度。截至目前,已为地方企业促成8.42亿元融资,切实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
电力数据破解融资困局
在帮扶实体企业稳健经营方面,国网辽宁电力积极配合金融机构,规范嵌入征信牌照,以电力大数据分析结果作为增信,为鞍钢、本钢等大型企业提供电费融资255.14亿元,通过“以电助贷”服务1.1万家中小微企业,放款224.61亿元。
辽阳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核心城市,其产业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在传统石化、钢铁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以辽宁金谷碳材料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异军突起,该公司研发的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等高端领域。但这类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电费成本占比高、固定资产抵押不足等融资瓶颈,严重制约了技术迭代与产能提升。国网辽阳供电公司创新服务模式,针对新材料产业特点组建专业团队,联合金融机构开展5轮实地考察与需求对接,最终与金谷碳材料达成“电e证”战略合作。该模式通过优化企业电费支付方式,首期即实现100万元电费融资,为企业新建智能化生产线释放了宝贵资金。据测算,项目全面投产后将带动生产效率提升30%,预计年度业务规模可达1000万元,为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金融解决方案。
政银企三维协同释放效能
7月15日,国网朝阳供电公司对朝阳浪马轮胎公司开展“电e金服”专项回访,这是该公司创新电力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通过整合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资源,该公司深入调研企业生产、销售及用能需求,精准匹配“电e金服”系列产品,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实现从基础供电服务向综合金融服务的转型升级。“‘电e票’等创新产品不仅拓宽了缴费渠道,更优化了我们的资金结构。”浪马轮胎董事长金永生表示。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朝阳供电公司已走访企业600余家,通过电e证、电e票、电e贷等产品实现业务规模6.63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452次,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国网辽宁电力与辽宁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自2023年8月建立产业链金融合作关系后,双方在“链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煤电保供等7个重点领域共同推进了16项具体合作。今年4月,该公司“电e金服”平台正式纳入辽宁省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完成了该平台与省融资信用服务系统的全面对接,实现电力数据与金融信用数据的双向交互。国网辽宁电力财务部资产处处长蔡明玖介绍,未来将重点通过数字化产融协同模式,持续优化企业融资服务,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更有力的电力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