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静
入夏以来,江苏用电负荷峰值不断刷新纪录。煤电是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7月15日,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电厂二期3号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长江常州段,正在建设的常泰长江大桥往南几公里处,便是国能常州电厂二期项目的两座冷却塔,3号机组不断向高空排出水汽。沿江码头停靠着一艘载有5.5万吨燃煤的船舶,船上的煤炭被封闭输送至电厂,码头上几乎看不到粉尘。3号机组根据电网需求,迅速切换煤种制粉发电,源源不断地输送电能。
国能常州电厂董事长左克祥介绍,该项目是江苏今年迎峰度夏支撑性煤电项目之一,4号机组计划7月底到8月初并网发电,这两台10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后,该公司年发电量将达到160亿千瓦时,约占常州市全社会用电量的四分之一。该项目集成运用高效供热柔性回热、“耦合热泵回收闭冷水废热”、全工况自适应启停等多项创新技术,可实现20%负荷度电煤耗下降20克以上,宽负荷煤耗指标领先国内外同类机组。
“电厂是‘能源岛’,更要成为‘环保岛’,和城市共荣共生。”左克祥说,常州电厂不只是发电,还为周边供应热力、工业蒸汽、压缩空气,帮助处置污泥等,协助区域减污降碳。他举例说,发电冷凝后的温排水难以直接利用,原本直接排入长江,筹划二期项目时,偶然得知几公里外将要建设LNG接收站,电厂40℃的温排水正好可以用于LNG气化,减少接收站能源消耗,用过的水降温至5℃,输回电厂作为冷源再循环利用。电厂锅炉温度超过1300℃,曾经令人头疼的城市污泥,在锅炉中分解,并转化为电能,焚烧产生的灰渣经处理后成为混凝土掺合料,目前常州电厂每年处理15万吨市政污泥,约占常州市污泥总量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