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晚间,深圳能源(000027)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深能海洋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海洋能源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深能海洋能源(汕尾)有限公司(下称“汕尾公司”)拟投资建设深能汕尾红海湾六海上风电项目,项目总投资为78.97亿元,其中自有资金为15.81亿元,其余投资款拟通过融资解决。
为保障项目资金需求,深圳能源计划向海洋能源公司增资15.31亿元,增资后其注册资本将从5600万元增至15.87亿元;海洋能源公司再向汕尾公司同额增资,增资后其注册资本将从4984万元增至15.81亿元。
从项目本身来看,汕尾红海湾六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汕尾市南侧海域,场址外缘边线包络面积约62平方公里,水深40.7—46.6米,中心离岸距离约33公里。项目规划容量500兆瓦,将安装36台14兆瓦风机,预计年等效满发小时数约3203小时,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观。
配套设施方面,本项目拟建设一座500千伏海上升压站和一座500千伏海上无功补偿站,送出海缆线路约93.74千米,电能经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镇的陆上集控中心接入500千伏深汕站,实现“海上风电绿电送深”。此外,本项目还配置50兆瓦/100兆瓦时储能系统,并计划建设全生命周期数智化海上风电场及配套海洋牧场工程,实现新能源与海洋经济的融合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本项目陆上集控中心采用“共建+自建”模式,由汕尾公司牵头建设共建部分,供红海湾三、四、五、六共4个项目共用并分摊费用。该集控中心整体静态投资11.03亿元,其中共建部分9.06亿元(汕尾公司承担25%,即2.26亿元),自建部分1.97亿元。通过资源共享显著降低单个项目配套成本,体现了集中连片开发的集约化思路。
此次项目推进恰逢广东省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的战略窗口期。作为能源消费大省,广东电源装机长期以火电机组为主,节能减排压力突出,而沿海丰富的风能资源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广东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打造粤东、粤西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十四五”时期新增海上风电装机约1700万千瓦。
深圳能源早在2023年10月便通过广东省省管海域海上风电项目竞争配置,获得汕尾红海湾六50万千瓦项目开发权,此次公告标志着该项目从规划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从企业战略来看,汕尾红海湾六项目是深圳能源深耕粤东海上风电的重要抓手。公司在2025年工作重点中明确提及,将以粤东海上风电为突破口,突破项目发展瓶颈。这与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深圳能源认为,投资建设本项目高度契合国家能源战略,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一方面,可丰富公司能源业务类型,开拓新的大型能源发展赛道;另一方面,可提升公司绿色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本项目建成后,将为深圳市提供绿电,助力深圳市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公告提示,项目存在电价波动、施工建设及不可抗力等风险。公司将通过参与CCER和绿证交易、控制工程造价等方式应对电价风险;以标准化施工、制定应急预案等保障建设进度;在风机选型、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从源头降低极端气候风险的影响。
责编:陈丽湘
校对: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