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田柳 山东荣成、海阳报道
原本多出现在科幻大片里的大型核电站,如今就成群结伴的矗立在齐鲁大地东部的海岸线上,为千家万户源源不断地输送稳定、清洁的能源。7月中下旬,海报新闻记者跟随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2025年“媒体核电行”活动来到山东荣成、海阳,探寻山东核电项目运行背后的安全保障体系,了解它们如何严丝合缝地守护着周边环境与民众安全,确保这“国之重器”可靠运行。
安全监督:核电安全保障的多重支撑
在山东荣成国核示范项目点,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东监督站”)副处长、荣成现场监督组组长刘成运介绍,我国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既符合国情又接轨国际的核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局机关、地区监督站、技术支持单位“三位一体”的监管架构,对核设施、核材料、核活动以及放射性物质实施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分阶段审评许可,对核设施和从事核活动的单位开展全过程监督执法,对辐射环境开展全天候监测。
取水明渠巡视
华东监督站对核电厂实施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例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和评估情况,实施非例行检查,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例行/非例行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核安全问题进行分级处理,严格执行报告制度,重要问题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开展的调查执法,或经上级部门授权或委托开展调查执法。
关注重要工作安排和异常缺陷,巡视主控室和厂房,确保设备正常运作和员工行为规范,以及审查文字记录和见证现场活动……根据刘成运的讲述,监督员每天的日常工作都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我们365天、24小时应急值班,出现异常和事故第一时间响应。”
刘成运又以恶劣天气这一特殊情境为例,向记者阐释了核电厂安全监督所达到的高度严苛标准:首先,核电厂的选址、设计需要通过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组织的技术审查,其中就包括洪水等极端气候的审查。针对近年来的气候变化情况,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通过经验反馈集中分析会等多种形式持续推动冷源、应急柴油发电机相关工作。华东监督站制定并实施恶劣天气防护专项监督程序,在台风、寒潮等恶劣天气到来前开展专项检查。同时,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交流,推动营运单位建立并完善预防、监测和响应体系。
“每年我们会在台风季或冬天的寒潮到来之前,开展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如果发现有隐患或苗头性的问题,会督促营运单位来做整改。”
截至目前,华东监督站对9家核电厂营运单位共执行日常监督检查程序8952份·次,专项监督检查程序278份·次,组织和参加例行/非例行检查48次,共投入监督人力19563人·天。
“365×24”的值班模式,长期驻厂、连续监督,这背后是严苛的规章制度、大量人员的投入,以及先进的科技手段作为核电安全的坚实保障。
公众沟通:核安全宣传是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必修课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监督站和监督员也同时肩负核安全的宣传工作。刘成运介绍,华东监督站上海总部成立了青年志愿服务队,不定期走进学校,向学生进行核电知识的科普宣传,并且在特定的节日,如“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六五环境日等,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
“针对小朋友的宣传,我们是希望在他们的心里种下核安全的种子。对于公众的宣传,其实是为了破解邻避效应这个难题。”刘成运坦言,核安全的宣传和科普工作从项目的前期就应当开展,并且这项工作将会贯穿整个核电厂的生命周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当记者问到公众对于核电的态度有何转变时,刘成运提到了我国首台商用核电站——深圳大亚湾核电站,深圳著名的大小梅沙旅游景区毗邻大亚湾核电站,游客如云。“大亚湾核电站门口就是一条小吃街。每个核电站周边环境都很优美,有些核电站还开发了核电一日游这种旅游线路。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宣传工作是有积极成效的。”
国家电投新能源科技馆(李新洲摄)
位于荣成的国家电投新能源科技馆是核安全科普的主宣传阵地。科技馆于2020年开馆运营,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年接待访客近2万人次,馆内的燃料机组模型、动态演示等装置,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核能知识的了解,“核能生活”展区,展示着“核”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利用科技手段,激发公众对新能源知识的兴趣,深化对核的认识。
记者看到,科技馆里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除了观看馆内展示的文字、视频、模型等资料外,孩子们还可以戴上VR虚拟眼镜,身临其境地体验在外太空更换核燃料的科幻片段。近几年,科技馆也逐渐成为能源科普教育的网红打卡地。
山东荣成核安全主题公园的宣传栏(海报新闻记者 田柳摄)
今年4月15日,全国首个核安全主题公园在荣成正式启用。公园坐落在荣成八河水库东岸,占地约10080平方米,包括知核、安核、用核、探核四个区域。公园通过电子屏幕、主题雕塑、宣传景石、打卡景框、科普展板等多种形式,向公众系统介绍了我国核安全监督体系与工作原则、核事业发展历程、核能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核事业老一辈科学家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核安全主题公园成为各界群众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和核安全观教育的新阵地。
从精密严谨的全天候监督体系,到润物无声的公众科普沟通,山东核电项目的可靠运行与安全守护,生动诠释了中国核能发展的安全基石。当科技的伟力与制度的保障、公众的理解形成合力,这些矗立在齐鲁海岸线上的核电明珠,不仅点亮了千家万户的灯火,更铺就了一条坚实可靠的安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