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集控室,大屏幕上参数跳动。“小王,脱硫塔入口数据波动,为避免影响排放值,怎么联动调整?”环保运行班长老李问道。“查引风机电流,启动备用浆液循环泵。我来同步调整除尘系统。”刚取得“全能值班员”资格的小王应答迅速。这样跨专业、无障碍的协作,如今在大唐湘潭发电公司环保运行班组已成常态。
为深入贯彻落实“提质增效、降本增能”要求,该公司全面提升环保运行管理效能,聚焦“一岗多能、交叉培训、全能上岗”目标,结合脱硫、除灰除尘专业实际,科学制定并强力推进全员培训计划。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实效化的系列举措,逐步构建起“岗位融合、技能互补、人员灵活”的全能型队伍结构。目前,已有十余名员工成功通过考核,获得全能上岗资格,交叉培训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精准谋划:绘制全能培训蓝图
“培训要实打实,不搞花架子!”年初的培训工作会上,该公司定下基调,“三个月内,脱硫的要精通除尘,除尘的要拿下脱硫,这是硬任务!”
为此,该公司发电部环保运行精心制定了为期三个月的全能培训计划,核心内容覆盖脱硫工艺、除灰除尘设备操作、应急处置及系统联动逻辑。培训巧妙利用轮休日、休息时段及晚班学习时间灵活开展,并配备职业导师“一对一”负责。当脱硫三班班长老陈在会上提出“晚班学习能否调至九点”的建议时,很快得到响应和调整。每月一次的全能理论考试是检验成果的“试金石”,学员小周深有感触:“月考就像定期体检,逼着我查漏补缺。”这种“学-练-考”闭环管理,确保了培训效果落地生根。
师徒传承:淬炼过硬实操本领
“《培训日志》标红了操作要点,照着练准行!”除尘设备区,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彭师傅将厚厚的笔记本递给徒弟小裴。各班组精选业务骨干担任职业导师,与培养对象签订“师徒合同”,明确目标责任。
“师傅,刚才看你调整灰库料位计参数特别熟练,我每次调都怕影响输灰效率。” 小裴拿着记录本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彭师傅指着控制屏上的曲线图耐心讲解:“记住‘先看曲线再微调’的口诀,每次动一格就观察五分钟,注意输灰压力和料位变化的对应关系,保准错不了。” 培养周期为三个月,班长负责人员调配与培训监督。学员每日填写的《培训日志》,由班长与导师签字确认,部门专责每月检查备案,确保培训全过程有痕迹、可追溯。
多维赋能:融合实战提升能力
“今天模拟浆液循环泵故障跳闸处理和气力输灰堵管处理,轮流上仿真机操作!”培训教室内,部门专工海老师正组织专项演练。培训体系注重实战,融合了系统图默画、仿真机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当年轻员工小张为系统图“画了三遍还漏支管”懊恼时,李姐耐心指导:“顺着介质流向画,先主干后分支。”各专业专工每月布置技术研习题,推动学员形成书面分析报告。导师组织仿真机专项培训,部门定期组织阶段考试,切实保障学员达到“懂系统、会操作、能应对”的目标。
成效初显:全能尖兵持证上岗
“恭喜你们成为公司首批环保全能值班员!”资格证书颁发仪式上,掌声雷动。自培训启动,班组、导师、学员紧密协同,进展顺利。
“看到证书那一刻,最想感谢师傅,这三个月他不知陪我熬过多少夜、练过多少遍。”小王的话道出学员心声。目前,已有十余人通过严苛的理论与实操考核,成功获得全能上岗资格,蜕变为精通脱硫、除灰除尘双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后续批次正按计划推进学习、实训与考核,确保“应培尽培、应考尽考、应上尽上”。
奖惩分明:拧紧培训责任链条
“赵师傅班组全员通过考核,每人绩效奖励三百元!”班组群瞬间沸腾。为强化实效,部门建立了奖惩分明的绩效机制:全能考核结果与员工、导师、班长三方绩效直接挂钩。
“听说隔壁班两人未按期通过,连带班长也被考核了。”员工议论中透着紧迫感。未达标者绩效调减,责任人同步受罚;按期完成任务的导师与班组则获绩效奖励。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机制,有效传导了压力和动力。
长效固本:能力保鲜护航安全
“张哥,复审抽到的‘脱硫石膏脱水困难’处置题,答得真漂亮!”刚出复审考场的员工交流着。为防止“一考定终身”,发电部定期组织全能资格复审,通过仿真操作与现场问答“回头看”,对不合格者及时补训补考,确保持证者能力始终在线。
“复审不是走过场,上月就有两人因操作生疏被要求回炉。”刘专工在晨会表示,“我们要的是真本事,不是一张纸。”常态化能力校验,让学习成为习惯。(李添翼 潭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