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2024 年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84.72 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63%以上,其数智化转型既是落实 “数字中国” 战略的核心载体,也将在 “十五五” 期间肩负起深化数智化转型、落实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绿色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攻坚重任。“十四五”期间,央国企在数智化转型道路上积极探索、稳步推进,转型进程呈现出从单点突破向系统深化的阶段性进阶特征。在此过程中,行业间转型节奏差异显著,转型成效与深层矛盾交织并存,共同构成了复杂多元的发展格局。
一是央国企数智化基础进一步夯实,呈现向纵深发展的态势。调研显示,相较于2024 年近一半央国企处于转型早期阶段(认知与试点阶段)的情况,2025 年大部分企业已迈入更深层次的转型阶段。 其中,39.7%的企业处于全面转型阶段,实现了跨部门协同和智能决策体系建设;32.1%的企业处于整合阶段,集中在单一领域纵深的全流程数字化贯通;17.9%的企业处于转型最高阶的生态阶段,实现了对外输出赋能并构建产业生态。
二是重点行业的转型差异化显著,各领域依托产业特性纵深发展。 调研显示,通信行业企业转型阶段领先,技术应用全面,处于全面转型阶段和生态转型阶段的企业分别达到41.7%和33.3%,聚焦 5G、AI、云计算全场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软件投入占比91.7%,人才供给相对充足;金融行业企业重视技术应用,业财融合成熟,72.7%的企业投入数字基建,实现AI深度赋能业财体系;能源行业企业数智化转型政策驱动因素显著,占比为90%,智能制造(60%)与智慧供应链(40%)为核心场景,侧重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供应链协同占比 90%);交通行业企业效率驱动突出,云计算(90.9%)与大数据(81.8%) 应用广泛,设备管理(72.7%)与供应链优化为转型重点对象。制造业企业技术变革成为转型主导因素(88.9%),智能制造 AI 应用实现全覆盖,数字基建投入占比 88.9%,但系统孤岛问题显著(66.7%)。
三是转型深层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六大核心挑战亟待突破。央国企在战略、组织、技术、数据、生态及人才等层面仍面临协同不足、 适配性弱、治理滞后等结构性挑战,需系统性突破以释放转型效能。 战略层面,调研显示21.8%的企业存在战略规划与执行脱节问题,传统考核体系难以匹配转型长期性需求,导致资源分配偏向短期效益; 组织层面,59.7%的企业面临人员能力断层,业务与技术部门目标分化,50%的企业存在跨部门协同障碍,“数字孤岛”阻碍数据流动; 技术层面,42.5%的企业面临核心技术自主化挑战,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态兼容性瓶颈显著;数据层面,67.9%的企业受数据质量问题困扰,内部数据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多系统协同,且44.9%的企业存在数据人才缺口;生态层面,41%的行业处于“局部突破期”,全链协同不足,央国企在供应链整合中的引领作用未充分发挥;人才层面, 64.1%的企业面临数字化人才短缺,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
回望过去,央国企数智化转型已从 “单点突破” 迈向 “系统重构” 阶段,虽在战略协同、技术攻坚、数据治理等领域遭遇重重挑战,但凭借深厚产业根基与强大战略定力,已在核心技术攻关、场景应用拓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持续转型筑牢根基。展望未来, “十五五” 期间将以 “创新驱动、绿色赋能、生态协同” 为主线, 构建涵盖技术创新、业务升级、组织变革、数据赋能、人才升级、生态融合、绿色发展的系统性转型体系。在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央国企必将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中, 持续释放转型效能,以全维度系统性重构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强数字动能,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企业数智化转型模型
《企业数智化转型成熟度模型 (IOMM 3.0)》
中国信通院联合业内多家企业对 IOMM 标准框架和内容进一步 “融数赋智”,升级形成《企业数智化转型成熟度模型》3.0 版本。企业通过对照 IOMM 3.0 的五级成熟度等级,能够清晰判断自身在数智化转型道路上所处的位置,依据六大能力域的要求,可制定详细的数智化转型能力提升计划,六大价值导向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价值评估标准,量化评估数智化转型的实际价值,及时调整转型策略,确保转型目标的实现。
六大能力域
战略全域化:企业需将数智化战略全面融入整体战略布局,不仅关注内部运营,更要从市场趋趋势、行业竞争、生态构建等全域视角出发,制定具有前瞻性与引领性的数智化战略。
管理精益化: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现管理流程的精简与优化,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
业务数智化:推动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
数据价值化: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实现数据资产的增值。
平台云智化:构建基于云计算与智能化技术的企业平台,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灵活调用。
生态聚合化:积极融入产业生态,与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等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共同打造数智化生态系统。
六大价值导向
管理模式优化:数智化转型促使企业从传统的层级式管理向扁平化、柔性化管理转变,提升决策效率与组织灵活性。
业务运营提升:通过数智化手段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
市场价值增强:借助数智化实现精准营销、产品创新,提升企业市场份额与品牌价值。
生态链接拓展:加强与产业生态内各主体的合作与链接,拓展业务边界,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发展动能强韧:数智化技术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动力,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与风险的能力。
商业内核升级: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从传统商业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商业模式的转变。
五级成熟度等级
积极探索级(1 级):企业开始认识到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性,初步开展一些数智化项目的探索。
单元实践级(2 级):企业在某个业务单元或管理领域开展数智化实践,取得一定成效。
领域创新级(3 级):企业在多个业务领域或管理领域推进数智化,实现领域内的流程优化与创新。
全面转型级(4 级):企业构建起全面的数智化体系,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组织架构等全面数字化与智能化,实现企业整体运营效率与效益的大幅提升,数据驱动决策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方式。
鼎新引领级(5 级):企业在数智化转型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不仅实现自身的高效运营与创新发展,还能够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输出数智化技术与经验,引领产业数智化发展潮流,推动整个产业生态的升级。
《DISP:企业数智化转型战略规划方法论》
从战略到实施,再到治理,DISP 方法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数智化转型规划体系,涵盖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各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具体的规划步骤与实施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操作性。
战略层
明确转型愿景与目标:企业需结合自身发展战略与市场竞争态势,明确数智化转型的长期愿景。同时,制定具体可量化的短期、中期与长期目标。
洞察行业趋势与市场需求:深入研究行业数智化发展趋势,包括新技术的应用、竞争对手的数智化策略等,同时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找准方向。
设计层
构建数智化业务架构:对企业现有业务进行梳理与重构,确定哪些业务环节可通过数智化技术进行优化或创新,设计全新的数智化业务流程与模式。
规划数智化技术架构: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智化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构建支撑业务发展的技术架构。
实施层
制定项目计划与资源配置方案:将数智化转型战略细化为具体的项目计划,明确每个项目的目标、任务、时间节点与责任人。同时,合理配置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推进项目落地与监控执行:按照项目计划,组织团队推进数智化项目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按质按量完成。
治理层
建立数智化治理机制:制定数智化转型相关的管理制度、流程与规范,如数据治理制度、技术标准、项目审批流程等,确保数智化转型工作有序开展。
评估与优化转型效果:定期对数智化转型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转型策略与实施计划,持续优化数智化转型方案,提高转型成效。
报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