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发展规划(2025—2027年)》(下称《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7年,全省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力争达到6000亿元。
以光伏、风电、氢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是全球具有战略性和先导性的新兴产业。截至2024年底,四川拥有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近200家,产业链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三。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建、在建风光新能源项目达5125万千瓦。
围绕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5个方面
提出17项重点任务
《发展规划》围绕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集群式产业链升级、推动产业智能绿色转型、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生态、加快拓展应用市场规模5个方面,提出17项重点任务。
其中,在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明确要加快关键技术创新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产业人才支撑能力。提出到2027年,实施攻关任务30项以上,锻长板补短板取得标志性成果;新增培育国省级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平台10个以上。
加快集群式产业链升级方面,实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筑峰强链企业培育、重大项目筑基攻坚,力争到2027年,形成千亿级“链主”企业1-2户、百亿级“链主”企业10户、“专精特新”企业50户、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50户。
推动产业智能绿色转型,四川将强化智改数转增效,推动绿色安全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明确推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加快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生态,四川将推动“四链”融合发展、强化金融资本助力、拓展海外市场规模、深化产供运销保稳。加快拓展应用市场规模,四川将大力推进光伏风电新能源建设,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场景应用,推进风光氢新能源创新融合发展,推进多元化储能应用。
以成都等地为核心
大力发展光伏等新能源制造业
在世界级新能源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方面,《发展规划》提出以成都、乐山、德阳、宜宾等地为核心,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氢能、新型储能等新能源制造业,牵引带动全省新能源产业链发展。
同时,以成都、乐山、德阳、宜宾、眉山等地为重点,加快发展多晶硅、电池片、组件等光伏产业,支持广元、自贡、达州、资阳等地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省内协作,提升产业链省内配套率,建强光伏产业集群产业基础。
以成都、德阳等地为重点,加快提升风能装备产业规模,带动广安、达州、南充、凉山等地布局叶片、轴承等关键零部件产业。
以成都、自贡、德阳、南充、攀枝花等地为重点,开展燃料电池系统、电解制氢成套工艺、加氢成套装备、储运氢系统装备、氢能汽车及机车、无人机等核心产品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带动绵阳、内江、乐山、广安、雅安、眉山、资阳等地布局碳纸、双极板、质子交换膜等基础材料和关键零部件。
以成都、自贡、乐山、德阳、宜宾、遂宁等地为重点,加快发展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产业,支持攀枝花、眉山、雅安、达州、凉山等地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省内协作,联合建设全国领先的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此外,不断培育壮大成乐眉宜光伏产业集群、成德高端能源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德自攀氢能产业集群,巩固提升我省新能源产业领先地位,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 记者 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