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为电池安全“兜底”,能撬动市场吗?
创始人
2025-09-06 03:03:11

网通社观察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安全标准发生改变,特别是增加关于动力电池的安全。

不久前,广汽丰田铂智3X用户发布会上,厂家宣布直接承担电车自燃责任;上汽名爵针对全新MG4直接承诺"自燃就赔一辆新车";今年6月,新款别克E5在上市提出为期一年的“零自燃承诺”;去年,上汽MG与荣威就曾推出“超级安芯承诺”服务。

在发布新能源车的新产品时,车企不只是强调针刺、浸水、碰撞等测试结果,已经开始增加新承诺:为自燃买单。

这种将电池安全直接与商业承诺挂钩的做法,究竟是营销噱头还是行业趋势?当车企主动为消费者最担心的自燃风险"兜底",市场会买单吗?这场围绕电池安全的商业博弈背后,折射出新能源车市怎样的竞争逻辑。

消费者会为“承诺”买单吗?

广汽丰田铂智3X、全新MG4的"自燃赔新车"承诺,绝非一时心血来潮的商业决策。

新能源车月度渗透率已突破50%,电池安全已成为消费者决策的关键考量。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角逐更加激烈,价格战之下,汽车质量安全问题被反复拿到台面上来讲。

“自燃就赔新车”,无疑是为了消除消费者对电池安全的顾虑。

然而,细究这些承诺的细则,这样的承诺早已设定好了条条框框,写进了小字儿备注里。

为消费者“兜底”的背后,多数品牌给出一系列的不同限制条件。诸如限时权益设定、限定首任车主、全程保养与维修在官方指定渠道内完成、年行驶里程限制、政策更新调整等等。

这些限制条件,一方面减少受保障产品的数量,另一方面保证其使用方式采用官方的维修保养。这样一来,车企赔偿的风险就大大降低,赔偿的范围更加可控。

不可否认,车企能够率先喊出这样的承诺,势必基于对自身技术的肯定,毕竟赔付一辆新车的成本是板上钉钉的。如果车企的技术不能保障,即便开始赢得了销量,后续仍将面对不菲的成本,可能严重亏本。

但消费者真的会为这些承诺买单吗?

以荣威、MG品牌为例,在去年7月推出“超级安芯”承诺后,荣威月销量重回万辆以上,MG销量也逐月攀升,到去年12月销量破万。

另外,全新MG4推出前后的市场反馈,也有极大反差。官方数据显示,全新MG4自8月5日自预售开始,24小时订单量破1.1万台,24天内累计订单突破4.5万台。新车上险量数据显示,MG4 EV在今年上半年的累计上险量仅431辆。

当然,一个品牌的销量提升是多方面的,比如产品设计、品牌建设、营销渠道等等。“为电车自燃兜底”的举措,让消费者多了一份信赖。

同样的配置下,消费者自然倾向有保障的产品。

从营销噱头到行业标配?

当个别车企推出激进质保政策时,业内难免质疑这是否仅为营销手段。但纵观产业链上下游动作,这种"安全兜底"思维正显现出成为行业趋势的迹象。

早在2024年8月,宁德时代推出"宁家服务",其中就包含电池终身质保选项,虽然采取付费模式,但标志着电池厂商开始直接参与后市场保障。前面提到的上汽、广汽等传统大厂纷纷喊出“自燃赔新车”的口号让消费者信任。另外,比亚迪、蔚来、极氪等新能源领军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电池质保承诺。

不过,行业观察人士指出,真正推动"自燃赔新车"从营销亮点变为基础服务的,可能需要头部企业的集体行动。就像当年智能手机行业从"碎屏险"到普遍提供意外保障的演变过程。 目前特斯拉在中国的质保政策仍相对保守,或许当比亚迪、特斯拉等标杆企业将高标准质保纳入产品基础服务时,市场才会真正认可这类承诺的含金量。

不同品牌在质保策略上呈现差异化路径,或“三电终身质保”、或“电芯终身保修”、或“关键零部件质保”。这些电池质保政策通过极致条款,并与服务体系深度绑定。

网通社研究院院长何仑对此评价道:“我期待以大众为首的合资企业,还有那些有担当、有积累、有实力的自主品牌车企,能够跟上来,与广汽丰田、荣威和MG一道,在这个被遥遥领先、嘴炮震天、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售后坑爹和不负责任搞得乌烟瘴气的市场上,在这个无底线疯狂内卷的市场上,树立起一道不容绕过的车辆安全、质量、可靠性、耐久性、售后服务和车企责任的价值标杆。”

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标准主要修订了热扩散测试的技术要求,由“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修订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

此外,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起草《电动汽车火灾事故调查规范》,拟对调查程序、证据保全、责任认定等做出详细规定。

这也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的“自燃”问题上,消费者有了更好的保障,车企或将承担更多的责任。

电池安全,何去何从?

无论多么动人的质保承诺,又抑或是相关政策的制定完善,终究是事后补偿机制,真正消除消费者焦虑还要靠技术进步。

当前,动力电池技术已进入迭代关键期,固态电池被普遍视为下一个技术突破点。其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易燃电解液,理论上可将热失控风险降至零。

目前,上汽清陶、蜂巢能源、卫蓝新能源均研发推出半固态电池,并分别配套应用车型中。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也在加速,长安、东风、比亚迪、奇瑞、广汽等均宣布将在2026-2028年期间装车验证并逐步量产。一旦这类技术成熟,"自燃赔新车"这类承诺很可能从营销亮点退场,就像燃油车时代鲜有车企会特别强调"发动机不爆炸"一样。

在技术过渡期,车企面临"证明安全"的沟通挑战。过度强调质保承诺可能适得其反,引发"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质疑。

无论是电池供应商的选择,还是新车发布会上的相关研发测试的介绍,车企从来不缺乏对电池技术和测试的说明介绍。

消费者最终认可的还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实力,是全方位的产品,而非单纯的商业承诺。

更何况,电池安全问题是新能源车行业的问题,绝不是单个企业的问题。短期内,车企要想在汽车市场赢得更多的市场,还需要更多差异化。

当"续航焦虑"逐步让位于"安全焦虑",车企们不得不用更直接的方式回应消费者关切。但长远来看,任何质保承诺都只是技术自信的货币化表达,真正的市场信任必然建立在持续的技术进步之上。

或许不久的将来,当固态电池等技术取得突破,"自燃赔新车"这类承诺会像燃油车的"发动机保修"一样,从营销亮点回归服务本真。在那之前,这场关于电池安全的商业博弈还将继续,而最终的投票权,始终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图/文 网通社 王颖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格力电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汽...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格力电器(000651)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汽车...
国电南瑞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国电南瑞(600406)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三一重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三一重能(688349)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华能国际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华能国际(600011)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宇邦新材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宇邦新材(301266)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金风科技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风...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金风科技(002202)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风电...
炸以军总部,炸机场,炸发电厂,...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日,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准将宣布了,也门胡塞武装发动了两起新的军事行动:...
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 9月5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重庆举行。本届博览会设置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数字城市、...
天合光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太...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天合光能(688599)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太阳...
电气风电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风...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电气风电(688660)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