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造船集团今治造船正在强化环保型新能源船的生产能力。
据悉,今治造船计划到2028财年(2028年4月-2029年3月)在其位于香川县内的船厂新建厂房,以提升作为新能源船关键部件之一的燃料舱产能。同时,今治造船还将扩建用于安装管道等舾装工程的码头设施。除了LNG动力船之外,今治造船也将着手生产新一代燃料——氨燃料船用燃料舱。
位于香川县多度津町的西多度津事业所是目前今治造船唯一生产LNG燃料舱的基地。利用日本政府的GX(绿色转型)经济转型债券,西多度津事业所拟投入18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95亿元)用于增强生产体系。
燃料舱相比船体等其他部件,在整个建造过程中焊接工序所占比例较高。由于户外焊接作业容易受天气影响,今治造船将新建6座可移动屋顶的全天候厂房,使厂房总数增至13栋,从而确保恶劣天气下焊接作业也能顺利进行,避免影响整船工期。
此外,今治造船还将引进新的压力机,用于生产安装在燃料舱端部的零件“封头”。封头呈半球形盖状,此前一直委托外部制造商生产。通过实现封头内部化生产,今治造船希望增强供给能力并降低成本。
新能源船零部件数量较多,其舾装工程所需时间比传统船舶多出1至2个月。为提升建造效率,今治造船将扩建用于舾装工程的码头设施。在现有可停靠全长300米级船舶的码头基础上,新建1座可停靠400米级船舶的码头,并配置70吨级起重机等运送舾装所需物资的设备。
通常,船舶在船坞内完成建造工序后,会下水停靠在码头进行舾装。如果舾装进度延误,下一艘已在船坞内完工的在建船就无法下水,从而陷入停滞状态。今治造船通过扩大舾装空间,力图避免船坞内生产受阻。
国际海事组织(IMO)已经提出到2050年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目标。日本国内各大造船企业也在加速向新能源船转型。今治造船社长桧垣幸人在今年5月曾表示,对于新能源船,“(在全球范围内)力争取得顶尖市场份额,是日本造船业的使命”。
迄今为止,今治造船西多度津事业部主要生产LNG动力船的燃料舱。通过本次生产体系的扩充,公司还将目标瞄准甲醇动力船及氨燃料船用燃料舱的生产。
据了解,今治造船是日本造船完工量最大的造船集团,在日本国内拥有10家船厂,每年能够建造90艘以上的船舶。其中,位于香川县的丸龟事业本部拥有日本最大的船坞,长600米、宽80米、深11.7米,船坞内配备了日本最大的三台1300吨龙门起重机。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海事局的数据,2024年今治造船的建造量为328万总吨,位居世界第6位。
今年早些时候,今治造船宣布与JFE控股和石川岛播磨重工(IHI)达成协议,将收购JFE控股和IHI所持的日本造船联合(JMU)部分股份。通过这项交易,作为日本第二大船企的JMU将正式成为专注于造船业务的今治造船集团一员,今治造船的持股比例将从目前的30%提高到60%,是JMU的最大股东。
此次合并将使今治造船和JMU能够在同一市场协同作业,业务范围包括集装箱船、液化气运输船、散货船和油船。双方还可通过共享设计和采购成本,实现成本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