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现货市场≠降电价
创始人
2025-09-08 13:33:22

经常会听到这么一个声音:“搞现货市场,不就是为了让电价降下来吗?”

这句话折射出部分人对电力市场化的一种普遍想象:既然过去是“垄断”,那打破垄断就应该意味着竞争,竞争就意味着便宜。

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在超市里买东西,商家一旦多了,就会打价格战;手机、家电、甚至外卖,几乎都遵循这种逻辑。人们自然会把这种经验迁移到电力行业:既然电力也市场化了,那价格是不是也该降?

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

然而,现实并没有这么简单。电力不是普通的商品,现货市场的目标也不是“价格大战”,而是让社会福利整体最大化。

换句话说,它追求的不是单纯的便宜,而是效率、公平和可持续。

社会福利的构成

谈到“社会福利”,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电价便宜了,大家都受益”。

但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远不止于消费者享受的更低价格,它是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利润的总和。

消费者剩余:指的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如果一度电愿意花1块钱买,但市场价只要0.6元,那差出来的0.4元就是消费者的“剩余”。这部分越多,消费者越开心。

生产者利润:指的是发电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的收益。如果电价被人为压得过低,发电商赚不到钱,就会削弱他们的投资积极性。长此以往,电力供应就会萎缩,系统稳定性也会受到威胁。

现货市场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供需关系找到一个“均衡点”。在这个点上,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利润都得以兼顾。电价不一定是最低的,但资源配置效率是最高的,整个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因此,现货市场并不是为了让电价单向下降,而是要通过价格信号让电力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下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只有这样,电力系统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可靠和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会误解

虽然现货市场的目标很清晰,但公众却常常把它等同于“降电价”。这种误解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心理根源。

垄断思维的惯性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主要由国家垄断经营,人们习惯了“一个卖家说了算”。

如今听到“市场化”,自然会联想到“破除垄断”,就像买手机不再只能挑诺基亚,买电也不该再受制于一家。

既然市场里参与者多了,价格理应下降——这是很多人的直觉。

商品市场的类比

在绝大多数商品市场,竞争确实会带来价格下降。

无论是日用品、家电还是互联网服务,用户都用“竞争—降价”的路径形成了深刻认知。

这种思维模式一旦迁移到电力行业,就容易导致偏差。

电力行业的特殊性

电力并不是一般商品,它有两个关键的特殊性:

电价结构复杂:整体电价里有一部分是输配电价,这是由监管机构核定的,具有成本导向属性,并不随市场波动。这意味着哪怕发电侧降价,用户账单也不会无限下降。

交易环节有限:市场化主要体现在上网电价,也就是电厂卖给电网的那一部分。这部分电价由供需共同决定,而不是像零售商品那样单方面由需求决定。

电价的双向作用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也在改变市场格局。大量低成本新能源接入,确实能压低部分时段的市场电价。

但与此同时,新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也要求电力系统提供更多的辅助服务、容量补偿和其他机制来保障电网安全。

这些新增的费用,反而会在另一端抬高整体电价。

因此,电力市场并不是一个“越竞争越便宜”的故事,而是一个“通过价格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搞现货市场,是不是就是为了降电价?答案是否定的。

现货市场的目标,是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利润之间找到均衡点,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价格信号不仅仅是成本的体现,更是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的工具。

如果仅仅把市场化理解为“降电价”,那我们就忽视了电力行业的复杂性,也低估了市场机制的真正价值。

对公众而言,理解电力现货市场,不应该只盯着电价的高低,而要看到它如何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可靠、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电力系统。

而且市场的开放也可以迸发出更多的商业可能,传统消费行业里买方就是买方,卖方就是卖方,而在电力交易中,消费电力的用户在某些时段也可以成为系统的供给者,生产电力的企业也可再适宜的时候成为电量的采购方。

电力价格随着供需情况的变化而高低不一,这同样也给分布式的资源的布置带来更大的机会。

在过去,电源迎合负荷的波动,所以负荷要接受供给方的集中定价。

但现在,源与荷之间常态互动,供需关系撮合定价,负荷有了更加灵活的价格信号,自然也会迸发出一些调节电量使用习惯的意愿,使得把电能用好的企业可以获得更低的用电成本且不丧失用电收益。

现货市场的组织摆脱了过去部分电源依靠政策性定价,保障性收购的局面,越来越多的电源主体同台竞价,即可以体现各类发电技术的实际发电成本,也可以通过供需来决定市场的最终价格。

但这带来的结果并不是一定是普遍价格的降低,而是市场价格有了更大的空间。面对这样的情况,对价格敏感,弹性较大的企业自然会琢磨办法降低用电成本,而这又会反过来带动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扩大社会福利。

而组织现货市场就是为了降低电价,这本身就是个不明确的命题。

降价相较于的是何时的价格?降低的是整体到户电价的哪一部分?这些定语未明确先不说,可市场组织的真实目的是社会福利最大化,而不是消费者剩余最大化。

所以降不降电价我觉得不该是市场整体所致,而应该是具体个体的主动行为所致。同样的用电需求,但是因为不同的用电时段分布、不同的交易策略以及不同的调整灵活性都可能使得最终的账单千差万别。

有的消费主体使用电力带来的收益更大,较高的电力价格也可以接受,因为依然会有较大的消费者剩余;但也有的消费主体生产其它商品的成本中占大头的就是电力,所以在有限的用电收益下就会渴求更低的用电价格,进而也获取更大的剩余。

这两类主体显然对于价格的敏感性不同,也就是对同一件商品的心理价位不同而且价格弹性不一致。

下一篇,我们就在“需求量随价格的增加而降低”即需求第一定律的基础上,一起来探讨下“需求第二定律”,即价格的弹性。

原标题:社会福利:现货市场≠降电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沪指涨0.38% 机器人概念股... 沪指涨0.38% 机器人概念股爆发 ,A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截至收盘,上证综指上涨0.38%,深证成...
捷捷微电:超结MOS应用于光伏... 证券之星消息,捷捷微电(300623)09月08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今日86只个股涨停 主要集中在... Choice统计显示,9月8日,沪深两市可交易A股中,上涨个股有3825只,下跌个股有1208只,平...
长源电力:8月份发电量同比下降... 证券之星消息,长源电力(000966)09月08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国家能源局:防范违规代办电力业... 钛媒体App 9月8日消息,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防范违规代办电力业务资质许可的通告》提出,依据《电力...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新疆维吾尔自...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
陕西水电沪主板IPO终止,20... 瑞财经 王敏 9月5日,上交所发布关于终止对陕西省水电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水电”)首...
华银app(上海华通白银国际)... 华银app(上海华通白银国际)投资亏损可追回,非法期货交易骗局!
东阳影燃影业有限公司短剧投资忽... 追损是个系统工程,如果你正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挽回损失,或者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可以添加锐明法律微信电话同...
厦门容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短剧投... 追损是个系统工程,如果你正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挽回损失,或者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可以添加锐明法律微信电话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