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能源网获悉,9月2日,中来股份(SZ:300393)发布公告称,曹路申请辞去董事长、董事等职务,辞职后,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中来股份表示,曹路离职是因为年龄原因。资料显示,曹路1965年生人,今年60岁。而在今年2月,中来旗下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也发生变更,由谢建军变更为季晓红。
“兵荒马乱”的光伏行业,人事变动成为行业最真实的一面。据统计,在行业寒冬的冲击下,有超过15万光伏人失业,降薪、裁员、停工……司空见惯到让人麻木。即使是那些拿着高薪的高管们,主动辞职或是被动离职的也屡见不鲜。
华夏能源网粗略统计,今年以来,光伏行业有超过50名高管辞职或离职,共涉及33家光伏上市公司,涵盖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董秘等核心高管。其中,仅董事长、总经理级别的辞职人数就达到31人。
跨界企业和病弱老厂是“重灾区”
华夏能源网统计发现,处于困境中的“跨界”企业和光伏老厂“一二把”手离职的比例极高,尤其是“跨界”企业更为明显。
例如,从余热发电“跨界”光伏、至今已连续亏损五年半的聆达股份(SZ:300125),其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明圣、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林志煌已于今年5、6月份双双辞职,且不再担任聆达股份及子公司任何职务。
由服装企业“跨界”光伏两年的棒杰股份(SZ:002634),因扬州10GW高效光伏组件及研发中心项目和江山高效光伏电池片及大尺寸硅片切片两个项目宣告终止,光伏梦碎,董事长陈剑嵩、总经理杨军也于近期先后辞职。
此外,沐邦高科(SH:603398)总经理郭俊华、宝馨科技(SZ:002514)副董事长兼总裁何德勇、泉为科技(SZ:300716)副总经理兼董秘关欣等“跨界”企业核心高管也传出辞职或离职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跨界”企业高管多宣称以个人、年龄等原因辞职,并未提及与业务相关。这也基本是惯用说辞,给自己也给公司留下体面,“做人留一线,江湖好见面”。
面对光伏业务的惨败,大多“跨界”企业已经无奈放手,但仍有少数还在咬牙坚持,在用人上自然是能省则省。比如华民股份(SZ:300345),2024年12月夏宇辞去总经理仅担任董秘,公司同时聘任了周丹做总裁。
8个多月后,8月27日,华民股份又公告,夏宇辞去董事会秘书职务。于是,周丹又“一肩挑”,被聘为了新任董秘。周丹此前曾任通威集团光伏投资负责人、通威太阳能CFO、董事长兼CEO,还在安徽华晟新能源担任过CEO,是妥妥的“光伏老将”。
还有一类企业,本身有一定知名度,在遭遇资金链断裂、破产等困境后被国资接盘。这些光伏企业的核心高管就没那么幸运了,大多都在企业整合中被动离职。
例如润阳股份、中利集团(SZ:002309)、无锡尚德、中来股份,相继被江苏、厦门、浙江等地方国资接盘或托管。相应的,企业一把手岗位也由地方国资派人来接替。
具体来看,建发股份(SH:600153)副总经理、党委委员许加纳接任中利集团董事长,前任董事长王伟峰(中利创始人王柏兴之子)被迫出局;新任无锡尚德新任董事长的黄昶,也是来自托管方厦门建发集团,前任董事长武飞则与尚德分道扬镳;润阳股份新董事长亦由大股东悦达集团董事长张乃文兼任,原董事长陶龙忠主动降职为总经理,原润阳股份总裁唐骏未能在悦达入主后管理体系中找到合适位置,而不得不离职。
光伏龙头企业高管变动一样很多
今年以来,隆基绿能(SH:601012)、天合光能(SH:688599)、晶科能源(SH:688223)、晶澳科技(SZ:002459)以及TCL中环(SZ:002129)等龙头企业也均有高管离职或职务变动。
最轰动的人事变动,是5月下旬隆基创始人、总经理李振国主动辞去隆基绿能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辞任总经理后,李振国全身心回归科研一线,仅担任公司研究院院长、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带领团队聚焦光伏前沿技术攻关。
另一家光伏龙头晶澳科技的人事变动相对低调,但涉及多名核心骨干。
据媒体报道,8月份,晶澳科技光伏与储能BG (业务群)总裁祝道诚已经离职。除此之外,晶澳科技副总裁李栋、副总经理和董事会秘书武廷栋、晶澳科技中国区分销业务部部长曾海等也在今年辞职。四人中,除武廷栋转任晶澳科技业务岗位外,其余三人均已离开晶澳。
这四位高管均是在晶澳工作十余年的老人,在晶澳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栋和武廷栋都曾是晶澳的核心职业经理人。祝道诚曾任晶澳科技副总裁、全球市场营销中心总经理以及海南晶澳光伏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今年7月,海南晶澳公司法人已变更为郭亚菲)。曾海曾任晶澳科技中国区分布式总经理,多次带领团队夺得行业销量桂冠,创造百亿元的年销售额。
从晶澳离职后,李栋选择了自主创业——如今他是同辉能源总经理兼创始人。而曾海,则跳槽至一家光储龙头企业。
天合光能今年亦有多名高管离职、调整。3月,子公司天合富家总裁张兵离职;7月,丁华章辞去天合光能公司副总经理一职。张兵离开天合,丁华章则被调往天合富家任董事,副总经理。
高管离职事件同样发生在晶科科技身上。年初,晶科科技(SH:601778)董事会收到总经理王洪、副总经理余俏琦的辞职申请,辞职原因分别为个人原因和年龄原因。
硅片龙头TCL中环则因董秘变动引起资本市场关注。前任董秘秦世龙于去年11月底跳槽晶澳,今年2月TCL中环任命胡伟为董秘。8月29日,胡伟因个人原因请辞,公司聘任了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李丽娜接替董秘。
结语:寒冬也是最好的播种季节
在当前光伏行业这轮大洗牌中,无论龙头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均背负着巨大压力。
近期公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通威、TCL中环、天合、晶科、隆基、晶澳六大龙头企业亏损了201.73亿元,行业寒冬的残酷程度可见一班。那些实力弱小的二三线企业以及“跨界”新秀,如无国资或其他力量的支持,基本已被淘汰。
行业波折不断,人事变动必然频繁。华夏能源网认为,对于这些人事变动,要尽量以平常心视之。毕竟,寒冬期及时的瘦身,要远比大家一起饿死要好。对企业来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有活下去才会有明天。
当然,对光伏企业来说,裁员降本不是最终目的,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寒冬期做好人事布局和组织调整,为行业重回增长做好准备。冬天是最好的播种季节,善于耕耘、精于育苗的企业必将收获最美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