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为王,风电开发投资的逻辑变了!
创始人
2025-09-22 11:32:42

曾经“哪里风大往哪建”的风电项目投资逻辑,正在被“哪里用电往哪建”的新规则取代。

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为93.8%。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甘肃、青海、新疆等地风电利用率已降至90%左右,西藏地区更甚已降至69.4%,弃风限电问题正逐步严重。与此同时,136号文明确要求,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这标志着风电投资正式进入“负荷为王”的新时代。

01

136号文下的电价变革和收益重构

136号文的出台堪称风电行业的“分水岭”政策。这份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文件最核心的变化是:彻底打破了过去风电电价“一口价”的模式,要求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电价。

更关键的是建立了“差价结算机制”——当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时给予补偿,高于机制电价时则扣除差价,这让靠近负荷中心的风电项目获得了天然的价格优势。

几乎同步推进的绿电直连政策,则从物理层面重塑了风电的消纳路径。2025年5月,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投资绿电直连项目,为新能源并网消纳提供“直通车”。

不同于传统模式下风电必须通过电网统购统销,绿电直连允许发电企业与用电大户“点对点”交易,中间环节的减少不仅降低了损耗,更让电价谈判有了更大空间。

目前,各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细则更凸显了“负荷优先”的导向。云南重点支持绿色铝、硅光伏等新建项目的绿电直连;河北优先保障算力、钢铁行业的绿电需求;江苏由电网企业统一规划建设绿电专线连接电池企业;内蒙古重点推动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传统高耗能产业与风电项目的绿电直连,鼓励建设“风光储+高耗能产业”一体化示范项目;河南则限定源荷距离需在20公里范围内。

这种差异化政策设计,实际上在引导风电投资向高耗能产业聚集区、数据中心等负荷中心靠拢。

图片来自“中广核”

风电电价的市场化变革早已埋下伏笔。回溯2019年,发改委就明确2021年1月1日起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到2024年,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2%,新能源市场交易电量占其发电量的近50%,这为136号文的全面市场化定价奠定了基础。

2025年成为风电电价机制的“切换年”。136号文将新能源项目分为存量和增量两类管理:2025年6月1日前投产的存量项目通过差价结算与现行政策衔接;之后投产的增量项目,其机制电价由各地通过市场化竞价确定,且电量规模与消纳责任权重完成情况挂钩。这意味着,风电项目的收益不再取决于政府核定的指导价,而是由用电需求决定的市场价格。

市场定价机制正在拉大不同区域的风电收益差距。西北风电资源富集区由于本地负荷有限,不得不参与跨省跨区交易,电价往往承压;而中东部负荷中心的风电项目,不仅限电风险低,还能通过参与本地电力现货市场获得更高电价。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从江苏某园区的实践结果了解,通过园区集中采购再分配的模式,即使是中小企业也能为绿电支付溢价,这让靠近这类负荷的风电项目现金流更加稳定。

02

风电企业打响“负荷中心”争夺战

风电企业的投资布局已清晰反映出逻辑转变。2024年9月,节能风电宣布投资15.23亿元建设哈尔滨木兰200MW风电+清洁供暖项目,特意配套建设20MW/40MWh储能装置,目标直指当地供暖这一稳定负荷。

节能风电半年报中明确指出,战略重点已转向“非限电区域及限电较少区域”,这与此前在其在新疆、甘肃等风资源区的布局形成鲜明对比。

金风科技的动作更具标志性。2025年9月,金风科技宣布投资189.2亿元在巴彦淖尔建设风电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将风电直接转化为工业原料。更早之前的2024年4月,其投资136.65亿元的兴安盟项目已开工,建设2吉瓦风电用于制取绿色甲醇。这类“风电+高耗能产业”的模式,本质上是将负荷“内置”到风电项目中,彻底解决消纳问题。

图片来自“金风科技”

三峡能源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布局则树立了源网荷储的标杆。其投资建设的四子王旗项目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总规划风光电装机3600万千瓦,配套建设55万千瓦储能设施。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50万千瓦风电光伏项目已并网发电,每年可供应63.32亿千瓦时绿电,通过智慧联合集控中心精准匹配当地数据中心的用电负荷波动。这种将风光储与负荷需求智能联动的模式,使弃风率控制在3%以下,远低于西北平均水平。

国家电投在赤峰高新区投资建设的110兆瓦风储项目配套16.5兆瓦/66兆瓦时储能系统,专为园区内化工企业定制供电方案,通过“预制舱+智能运维”模式实现电力灵活调度。

多位能源投资开发人士表示,“能源投资更看重用户用电负荷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解释了为何内蒙古乌兰察布、青海西宁的多个数据中心能实现绿电直供。数据中心24小时不间断的电力需求,正是风电最理想的“负荷伴侣”。

风电投资逻辑从“追着风跑”到“盯着负荷找”的转变,从来不是政策驱动下的临时转向,而是行业从规模扩张期迈入质量竞争期的必然选择。当补贴退出切断了“靠政策吃饭”的路径,当西北弃风现象敲响了“资源依赖”的警钟,负荷的稳定性、可及性与溢价能力,自然成了决定风电项目收益的核心标尺。

这一逻辑的变革也正在催生出新的投资机遇,那些靠近工业园区的风电项目、配套高耗能产业的风电制氢/制甲醇项目、与数据中心联动的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等,都将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这代表着高耗能行业、数据中心、出口外向型企业等绿电需求集中场景,将成为风电投资的新蓝海。

一个“哪里有负荷,哪里就有风电”的新时代已经开启!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作者:周小彦
北极星电力网投稿与新闻线索:chenchen@bjxmail.com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能日新中标:DFLNGC20...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财产线索数据整理,根据石家庄东方热电热力工程有限公司月9日19发布的...
中元股份: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尚... 证券之星消息,中元股份(300018)09月22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大唐发电:9月19日融资买入1... 证券之星消息,9月19日,大唐发电(601991)融资买入1980.22万元,融资偿还2304.28...
全天候发电,全光谱吸能,这片“... 作者 / 钱亚光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柴文静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与...
蔚来、国轩高科持股企业等成立综... 人民财讯9月22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淮北皖小能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
政策与订单催化全球氢能板块共振... 国金证券近日发布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研究: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推进。松下能源宣布将致力于生产全固态电池...
负荷为王,风电开发投资的逻辑变... 曾经“哪里风大往哪建”的风电项目投资逻辑,正在被“哪里用电往哪建”的新规则取代。 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
中国华能集团成立综合能源科技服... 松果财经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华能(北京)综合能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熊汀,注册...
江松科技IPO:光伏重大项目频... 中国上市公司网/文 近期,光伏行业迎来重大利好。中国电建2025年第一批N型TOPCon光伏组件30...
中建八局色达高海拔构网型储能实...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色达县10万千瓦高海拔构网型储能实证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的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