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这个横跨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科学和智能控制的交叉学科,不仅承载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更成为技术革命与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在全国科普月的系列活动中,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策划的“智汇青春·科创成果向未来”主题展示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发的静电飞行器CoulombFly是新能源理论与应用结合的典范,北京理工大学“银鲨”车队则是新能源赛道上凝聚智慧和创新的结晶。观众纷纷感叹我国在“传统与新兴交织”的黄金赛道上,选择能源动力就是选择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与科技潮流并肩前行。
静电飞行:获《自然》《科学》首页推荐
如果说哈佛大学研发的微型飞行机器人RoboBee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那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CoulombFly(以下简称“静电飞行器”)则完成了“从0到1”的重大跨越。当RoboBee尚需三倍太阳光强度才能供能时,静电飞行器已实现在自然光条件下的持续空中飞行,并成功验证了纯自然光供能的可行性。
长期以来,微型飞行器始终面临供能不足的瓶颈——传统电磁电机在微型化后效率大幅下降。北航科研团队立足科技前沿,在实验中不断深化对静电电机的认识,通过严谨的理论计算,证实了“纯自然光供能”的可行性,并创新性地提出静电驱动方案,明确了研发方向。
由此,北航团队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传统电磁电机的技术路径:将千伏级高压、微安级电流的静电原理应用于微型飞行器。这一大胆的技术选择,既是一次尝试,更是一场冒险。支撑团队坚持下来的,正是北航人探索未知、奔赴星辰的坚定信念。
正如北航人所言:“科研本身就是冒险,没有冒险就难有创新与突破。成功离不开运气,但更依赖坚持——我们选择冒险,并幸运地成功了;而在冒险途中,坚持是走向黎明的唯一途径。”
持之以恒,终见硕果。静电飞行器采用发热少、效率高的微型静电电机,实现了纯自然光下的持续飞行,功耗仅0.568瓦,每瓦功率可产生30.7克升力,达到同类飞行器的最高水平,并在自然光下完成1小时持续飞行且性能无衰减,一举攻克了微型飞行器持续供能的关键技术难题。
此外,该飞行器重量仅4.21克,比一张A4纸更轻,具备更优的低空悬停稳定性,甚至能够承受轻微气流扰动。
面对现场观众的热情提问,北航研发团队表示:“颠覆性创新从来不是预设目标,我们不会为创新而创新。北航的航天情怀推动我们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鼓励我们勇于打破常规,回归物理直觉思考,不被前人经验束缚。唯有坚持,才能抵达终点。”
初心驱动:打造更迅捷的新能源赛车
如果说北航的CoulombFly是新能源理论与应用结合的典范,那么北京理工大学“银鲨”车队则是新能源赛道上凝聚智慧的另一结晶。
“银鲨”是一支由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的科研团队,致力于自主研发顶尖方程式赛车。这群年轻人凭借初心、信念与热爱,从零起步,不断推进赛车的研发与升级。本科生渴望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车验证与突破,研究生则致力将前沿技术转化为速度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展现中国高校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他们在新能源领域的成果,正是这种创新精神的最佳体现。
备赛期间,研发时间极其紧张。面对挑战,团队成员紧密协作、明确分工。出现零件加工误差时,设计组及时与工厂沟通修改图纸,装配组同步调整后续流程;学业与研发冲突时,大家主动放弃休假、留守车队,确保进度不受影响。这段非凡经历不仅强化了多学科协作,也极大提升了团队凝聚力。
现场展示的“银鲨XIII”,搭载了自主研发的车辆动力学控制算法和电池管理系统——堪称赛车的“大脑”和“心脏”。在攻克这些核心技术的道路上,团队屡屡经历几乎归零的“至暗时刻”。
2023赛季,团队首次尝试自主设计电池管理系统,但因经验不足,最终电池箱无法按时装配,所有工作不得不重启。确认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后,尤其是电池组队员陷入了深深的沮丧。但他们很快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工作,最终初步打造出第一套自主电池管理系统。然而调试阶段又遇阻碍:电池箱上电时预充失败。
为排查问题,队员们逐行检查代码、检测电路板上的每一个焊点,常常坚持至深夜。最终发现是电压算法存在误差。问题解决后,完全自主制造的电池箱终于顺利完成,那一刻,所有成员都充满了成就感与幸福感。
协同合作:构建新能源赛道的创新矩阵
无论是静电飞行器,还是新能源赛车,能在新能源领域实现技术突破,都离不开团队内部的紧密协作。每一个分组与分工,都是新能源创新的重要支点。
新能源项目研发团队就像一个有机体,架构完全依照研发环节设置,成员根据专业或兴趣加入不同分组。整个研发过程不仅使参与者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创新者与工程师”,无论是北航团队还是北理工“银鲨”车队,每个人都锤炼成“一专多能”的“多边形战士”。
静电飞行器对质量极其敏感,0.1毫克级别的差异都需严格把控,推动各分组不断优化每一个部件;而在赛车轻量化设计中,团队甚至借助金属3D打印技术,为减少一克重量而竭尽所能。当然,任何方案若遭到安全小组质疑,都必须重新评估调整。
在活动现场,静电飞行与新能源赛车深受青少年喜爱,不仅因其技术突破,更因为它们背后聚集了大量科技爱好者。本次展示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次深入理解新能源的科普实践,也是对“智汇青春·科创成果向未来”主题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