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025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新型电力装备技术创新交流会在河北崇礼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装备及供应链分会(以下简称“分会”)主办,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中电联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于崇德,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供应链管理与监督部副主任、分会副会长王乐毕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分会副会长丁永福主持,有关电力企业、科研院所、电力装备企业等10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以“创新引领 绿智赋能 助力新型电力系统装备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响应《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等政策要求,聚焦“十四五”时期电力装备产业链领域创新技术成果及应用实践,通过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形式,分享实践经验、探讨优化策略,助力新型电力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于崇德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产业链的可靠稳定是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十四五”时期,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一大批电力核心装备技术创新成果示范应用,成为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承上启下、攻坚突破的“十五五”时期,电力装备产业链上下游要继续协同创新,共同突破技术瓶颈,为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王乐毕在致辞中表示,能源事业发展需要坚强的装备产业链支撑,坚强的装备产业链更需要一流的技术创新和供应链协同来保障。电力行业以技术创新、模式突破、管理优化为路径,持续推动供应链的深度创新融合发展,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国产化能源电力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不断深入。希望中电联继续发挥行业平台作用,进一步推动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链上下游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产业协同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在专题报告环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事业部副主任宋胜利、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经理范紫桉、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戴剑锋等专家分享了“十四五”规划期间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新型低碳煤电技术、压缩空气储能等相关的技术装备创新突破和创新实践案例。中电联电力装备碳足迹研究专项工作专班办公室介绍了电力企业绿色采购规则及电力行业产品碳足迹与环境产品声明平台相关成果进展,下一步将持续推动电力行业产品碳足迹标准、构建碳足迹因子数据库等建设,助力电力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本次会议还搭建了技术交流平台,邀请山东电工电气、河南平高电气、特变电工、江苏思源赫兹、东方电子、广东申菱环境等新型电力装备制造研发代表企业,分享在各自领域服务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装备技术创新与实践。会议通过技术交流有效推动“思想交融”,促进供需对接,进一步促进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链协同共赢生态构建,为加快推动电力装备产业链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