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童莉
当地时间9月28日上午8时,随着现场挖掘机引擎的轰鸣声响起,由中国十五冶承建的哈萨克斯坦ERG 80MW尾气发电项目300子项主厂房正式启动开挖作业,标志着这一中亚地区首个规模化工业尾气资源化利用工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项目现场
该项目坐落于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市,合同总额达数亿美元,总工期472天,合同范围覆盖工程界区内全链条建设内容。从土建施工、建筑建造、总图规划等基础工程,到设备安装、工艺流程搭建、热工系统调试等核心环节,再到全厂地管铺设、电气线路布设、仪表自控系统配置、电信设施搭建,以及给排水、暖通、消防等配套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施工内容全面且技术要求严苛。如此高标准的工程要求,既是对建设者专业能力的考验,也彰显了该项目在中亚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该项目创新性采用铁合金生产尾气回收发电技术,通过高效能燃气轮机将冶金副产品气体转化为清洁电力。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更带来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节约天然气消耗量达2亿标准立方米,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万吨,与哈萨克斯坦“2060碳中和”战略高度契合。对企业而言,该工程可降低20%以上的用电成本;对区域发展而言,其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为中亚重工业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发展范本。
主厂房作为项目“核心枢纽”,其开挖作业采用“分层开挖+实时监测”工艺,成功攻克地质难题。该技术方案不仅为后续设备基础施工提供了精准的地质参数支持,更彰显了中国企业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能力。从项目中标到主厂房开挖,十五冶科万古普公司以高效执行力推进工程进度,展现出中国建设者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重点能源合作项目,ERG尾气发电工程的实施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它深化了中哈两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务实合作,通过技术输出与产能合作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它以创新技术破解工业尾气处理难题,为中亚地区能源转型提供示范;它更以实际成效证明,国际能源合作可以成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重要途径。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这座承载着绿色发展理念的发电站,必将为中哈能源合作谱写新篇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