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山城因车而沸腾。
从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座谈会,到“AI重庆智驾之夜”、“千里科技”品牌发布,再到激荡行业智慧的“迈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高端对话……一天之内,三场高规格活动密集举行,各界精英云集山城,共同奏响一曲迈向未来的汽车产业“进行曲”。
透过这场星光熠熠的“嘉年华”,外界得以窥见重庆——这座中国汽车工业的重镇,在全球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巨大变革中所积蓄的深厚底气、所瞄准的宏大愿景,以及志在必得的从容与坚定。
这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高光时刻,更是重庆向世界发出的清晰信号: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重庆正逢其时,未来可期。
“三核引领”产业跃迁
重庆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植根于数十载积淀的制造业沃土,是对新时代浪潮的精准把握。
今年1—8月,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实现销量180万辆,新能源、海外业务近五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80.9%和51.2%——这组数据,是重庆整车实力最直观的注脚。
作为首家总部落户重庆的一级央企,长安以“打造世界一流汽车集团”为目标加速奔跑。旗下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等新能源品牌势头正劲。
“链主”企业赛力斯,凭借与华为合作的AITO问界系列,创造了现象级的市场表现。问界M8、M9稳居国内高端车型“销冠”宝座,擦亮了“重庆智造”金名片,更验证了重庆在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制造与整合能力。
千里科技则亮出重庆抢占产业智能高地的“王牌”。这家科技龙头企业,目标是成为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这背后折射出重庆汽车产业正强化AI赋能,从“造好车”向“软件定义车”的维度跃迁。
放眼全市,重庆已形成由长安系、赛力斯、千里科技“三核引领”,吉利、长城、上汽通用五菱等多点支撑的19家整车企业集群格局。两江新区作为核心承载地,更是聚集了9家整车企业、14家整车工厂,核准产能占全市的61.4%。今年1—8月,两江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达53.9万辆,同比增长82.7%。
从国民家轿到高端豪华,从乘用车到商用车,从纯电、插混、增程到氢燃料,重庆拥有国内最全的汽车产品谱系和技术路线,每天有超5000辆新车下线,其中近一半是新能源汽车。庞大的整车制造规模和强大的品牌矩阵,为重庆提供了驾驭产业变革的“定盘星”和“压舱石”。
全链条激发“生态能量”
一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拥有超2万个零部件。整车厂是“面子”,庞大而高效的零部件供应链则是“里子”。重庆的底气,同样来自这“看不见的实力”。
“我们实现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的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介绍,重庆拥有超1200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这意味着,在重庆几乎可以找到制造一辆汽车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
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赣锋锂电等头部电池企业纷纷在渝布局,与整车厂形成高效的供需联动,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
“车企需要什么,我们就招引什么。”两江新区一位负责人表示,通过靶向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引导大小“三电”企业加强与整车企业的供需对接,让“带不走的供应链成为最好的服务”。
这种“随叫随到”的配套能力,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更提升了产业链的响应速度和抗风险能力,形成了一个根植性强、生命力旺盛的“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
如果说“三电”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那么软件和操作系统就是汽车的“灵魂”。
9月28日晚的“AI重庆智驾之夜”,千里科技LOGO和英文品牌名“AFARI”正式发布,致力于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标志着重庆从传统的“硬件制造”向“软硬结合”的战略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长安汽车战略入股华为旗下的引望公司(原车BU),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不断深化,普华、中科创达等软件企业在渝加速成长。市经济信息委的数据显示,全市已聚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超300家,从业人员超3万人。
资本、基建、人才等关键生产要素,也在为重庆达成汽车产业目标提供更为充沛的“阳光雨露”。
资本活水充沛。近三年,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为汽车产业的114个项目,争取到中央及市级专项资金27亿元,带动了超过130亿元的社会投资。重庆还设立了200亿元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为企业技术创新、产能扩张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新基建全国领先。重庆在智能网联的终极形态——“车路云一体化”领域先行先试,建成智慧路口561个,覆盖车路协同道路763公里,开放复杂场景测试道路2357公里,均为全国前列;建成充电桩42.2万个,换电站270座,车桩比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打造“便捷超充之城”,建成超充站1556座,在省级层面率先实现所有乡镇街道的超充或快充设施全覆盖。
人才支撑有力。重庆理工大学相关人士介绍,该校毕业生超50%留在重庆,已为本地车企输送复合型人才4000余人。两江新区高规格建设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更是聚焦“智能化+新能源”,定向培养产业急需的工程硕博士。重庆一系列“引、育、留、用”的政策组合拳,正在形成强大的人才“磁场效应”。
新赛道连通“星辰大海”
如果说,深厚的产业积淀构筑了重庆面向未来的“压舱石”,那么敏锐的洞察力、前瞻的布局和敢为人先的勇气,则决定了重庆未来的产业高度。
电动化是变革的上半场,高阶智能驾驶是决定胜负的下半场——基于对未来趋势和自身潜力的判断,重庆向全球合作伙伴发出共享机遇的“邀请函”。
把握机遇,由汽车巨头吉利与重庆本土企业联手打造的千里科技应运而生,其使命正是为未来的汽车装上“最强大脑”和“最敏锐双眼”,直指核心技术攻坚。
在吉利和千里科技看来,这条赛道尚处于群雄逐鹿阶段,而这也正是重庆与合作伙伴的机会所在。
从千里科技与天数智芯、爱芯元智、智与芯行携手打造“AI+车”闭环方案,到长安、赛力斯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从普华软件致力于破解“代码易得、量产难行”的痛点,再到中国汽研等国家级平台的测试验证能力,重庆已搭建起一个可以支撑AI技术快速迭代和应用落地的创新体系,正集结优势兵力,向产业链最具价值的“智慧中枢”发起冲锋。
“这对于全球的AI算法公司、算力服务商和创新开发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遇‘磁场’。”一位业内资深研究者表示,重庆拥有全国最复杂的城市路况和最丰富的测试场景,将为自动驾驶模型的训练提供海量的高质量数据;千万级的年产销规模,将为智能座舱和车载AI应用提供最广阔的商业化落地平台。与重庆合作共同探索“AI+汽车”,这无疑是一片“星辰大海”。
此外,一个涵盖能源补给、维修保养、金融保险、电池回收、文化体验的庞大“后市场”,正伴随着重庆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商业潜力。
随着第一批新能源汽车进入退役期,动力电池的回收与梯次利用,正成为一个千亿级的新兴产业。重庆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产地,拥有天然的“富矿”优势。
从智能维保的数据服务,到基于用户驾驶行为的定制化保险(UBI),再到汽车改装、主题公园等文化衍生品,重庆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和活跃的消费市场,为“后市场”的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提供了广阔舞台。对产业链企业而言,重庆无疑是最佳的“掘金地”。两江新区正积极推动整车企业跨界合作,通过参股合资、战略联盟、技术合作等方式开拓全球市场。
这表明,重庆正以更开放的姿态,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链接全球资源。
从东南亚的市场深耕,到欧洲、美洲的高端突破,重庆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叙事已经开启。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远航中,每一个有志于全球汽车产业的参与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和舞台。(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白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