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由金风科技与三峡集团联合研发的GWH252-16-F漂浮式风电机组,在广西北海顺利完成吊装,刷新全球已吊装海上漂浮式机组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等多项纪录,关键部件实现全面国产化。该机组年发电达4465万度,可满足超2.4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
我国深远海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12亿千瓦,50米水深以上的海域蕴藏的风能资源量是近海的2到3倍。漂浮式风电机组能依托浮体漂浮在海面上,突破了固定式海上风电机组只能安装在近海的约束,是开发深远海风能资源的“利器”。
当前,风电行业在漂浮式风电领域已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但由于技术验证难度大仍停留在试点应用阶段,未能开启商业化应用进程。此次吊装的金风科技GWH252-16-F机组,是依托于已实现商业化、批量化应用的GWH252-16MW机组,进行同平台升级开发,核心部件高效复用,降低了机组设计、制造、运维全过程成本;在继承过往应用经验的同时,设计仿真阶段的载荷评估工况超10000个,使机组实现“基因优化”,显著提升产品可靠性。
开发成本过高,也是漂浮式机组商业化应用的核心障碍。据统计,2024年前全球已试运行的漂浮式风电项目,单位千瓦造价普遍超过3万元,是固定式海上风电项目的近3倍。因此,打通经济性堵点,是漂浮式风电“从试点走向产业”的关键突破口。
作为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漂浮式机组,GWH252-16-F机组能够有效摊薄漂浮式开发成本,节约项目开发用海面积,降低工程成本和运维成本,优化漂浮式风电经济性指标。在金风科技与三峡等产业链伙伴的联合攻关中,通过对“风机、浮式基础、系泊系统”开展系统仿真,实现了漂浮式机组的“一体化设计”,形成风机与浮体联动的“一体化控制系统”,大幅降低设计冗余,攻克浮式机组载荷控制难题,为大型化漂浮式风电产业化应用探索可行路径。
此外,通过智能化与适应性升级,该机组具备了较强的“生存能力”,其采用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实现机组姿态高精度动态监控,为工作人员提供智能预警和决策辅助,实现前置性运维,提升漂浮式机组可靠性;针对海上电网薄弱性,机组可依托自备发电机实现“黑启动”,在脱离电网情况下也能保持运转。机组可在-20℃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具备抵御17级超强台风的能力,能够广泛应用于我国东南沿海、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欧美国家海域。
当前,GWH252-16-F机组已经“整装待发”,将经过数天的拖航作业,抵达位于广东阳江海域的机位点,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在未来的运行过程中,为深远海风能资源利用探索新航路。
NEWS
On October 1, 2025, the GWH252-16-F floating wind turbine unit, jointly developed by Goldwind and China Three Gorges Corporation, was successfully installed in Beihai, Guangxi. It set multiple global records for the largest single-unit capacity and largest rotor diameter among float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s currently installed, with all key components achieving full localization.With an annual power generation exceeding 57 million kWh, the unit can meet the electricity needs of 31,000 three-member households for one year.
(金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