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北晨 通讯员 黄晨曦 王橦
“屯嘉1,嘉峰线路所通过。”10月1日上午12时05分,嘉峰线路所值班员丁建新依次排列好进出站信号,拿起对讲机与室外调车人员联控。
今年54岁的丁建新,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焦作车务段嘉峰车站嘉峰线路所的一名值班员。1994年,侯月铁路刚建成通车时,20多岁的丁建新就来到这里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他也从当年站里最年轻的职工,变成了大家口中的“老丁”。
早上7点,家在洛阳的丁建新从洛阳车站乘坐上山的通勤列车,历时4个小时到嘉峰车站,再从车站步行3公里,走上一段山路,大约20分钟才能到嘉峰线路所,为了能准点接班,在车站和线路所的这段距离,丁建新每次都会走得很快。
小站建在距地面100多米的高岗上,通往车站的唯一的路径就是要走上一段土坡上的“天梯”,这里四下无人,只有一排排高高的野草,夜晚的小站是方圆几公里唯一的光亮,运转室旁配齐了厨房、活动室,自来水、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50多平方米的活动范围,是他值班时的全部天地。
“十月初放假这段时间,老百姓用电量比较大,电厂需求煤量就大,所以说咱这个工作量也会增加。”连续的阴雨天,让在外立岗的丁建新时不时会被雨水打湿。
嘉峰车站作为侯月铁路亿吨煤运通道的重要装站,高峰时日均装车500多辆,发送货物3万余吨。丁建新所在的这个“天梯小站”与车站南岔区接轨,面积虽小,但责任不小,不仅承担车站、煤矿、电厂等5个方向的列车接发任务、调车作业,还负责阳城发电厂的煤炭运输。
“爸爸,放假了我要让你陪我去奶奶家玩。”夜幕缓缓降临,白天的工作告一段落,丁建新走到厨房,趁这段间隙跟家里人打起了视频电话,几分钟的通话,让丁建新脸上挂满了笑容。“还是不错的,这次小孩假期时间长,虽然要值班,但后两天能回家陪家人补过。”丁建新笑着说。
这份坚守背后,是夫妻俩的默契协作,丁建新的爱人何秀琴之前也是一名铁路职工,如今已退休在家,负责起老人的起居和12岁女儿上学。家在洛阳,单位在山西,两人的距离虽然,但他和妻子总能默契地协调好值班与家庭的平衡。
“家里事我安排好,他上班也能踏实些。”何秀琴的话语里藏着牵挂,像丁建新这样的职工家属亦是能源运输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窗外,曾经荒芜的山下如今已是民居、厂房林立,柏油马路纵横交错,节日的灯火将夜空映照得格外明亮。“30年前哪敢想这样的景象?”丁建新望着万家灯火,语气里满是欣慰,“听说侯月铁路能力提升工程今年要动工,以后运输效率更高了”。
深夜里,对讲机的呼叫声再次响起,丁建新挺直脊背,目光重新聚焦在操作台上。此刻,在这条能源运输大通道上,这个“天梯小站”的灯光与山下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丁建新的坚守,正是节日里最动人的平安注脚。
今年前9个月,丁建新所在的嘉峰车站完成“电煤”装车4.8万辆、发送“电煤”322.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5%、4.2%,有力保障了千家万户的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