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自媒体报道,弘元绿能(SH:603185)由于多项违规,被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9月例会上全环节(硅料、硅片、电池、组件)踢出自律名单,并称后续圈内企业采购弘元绿能产品属于违规。受此消息影响,9月23日,弘元绿能股价一度跌至20.36元/股低点,当天跌幅达2.57%。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9月26日,弘元绿能在公司公众号上发布《关于澄清网络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以下简称“《声明》”)。
《声明》称,近日,有部分网络媒体发布并传播弘元不参与光伏行业自律的不实信息,严重损害了公司声誉和公众投资者利益。“部分媒体经了解真实情况后已主动删除相关文章”。
《声明》还表示,公司坚决拥护国家“反内卷”相关政策,并以实际行动落实“着力整治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乱象”的工作要求。
如果真被踢出自律名单,等同于被行业“拉黑”,弘元绿能显然是急了。不过,对于弘元绿能这份声明,媒体解读为“澄而不清”:
其一,“着力整治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乱象”是习近平总书记9月16日发表在《求是》杂志《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文中的原话,弘元绿能特别引用出来放在表明中,只是空洞地表决心,没提是否遵守了行业协会的自律要求。
其二,弘元绿能让部分媒体了解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情况,语焉不详、云山雾罩,让人浮想联翩。到底是主动退出还是被踢出去了?公司到底有没有违反自律要求低价倾销?有没有被行业协会批评?弘元绿能避重就轻,只字未提。
在光伏全行业统一共识、整治内卷的关键时刻,本次事件是非常敏感的信号。其实,大家关注的点不在于弘元绿能如何,而是真实的行业自律执行情况。对弘元绿能而言,这次事件也是一枚镜子,照出了公司在艰难处境下是抢单求生存还是硬撑着维护行业利益的两难。
弘元绿能《严正声明》原文
光伏行业自律中的“反骨仔”
弘元绿能对光伏行业自律,一直表现得有些“反骨”。
2024年10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上海组织召开行业自律会议,弘元绿能缺席。同年11月,中国电建51GW光伏组件集采项目招标,弘元绿能对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给出的组件成本价(11月为0.69元/W)视而不见,投出了0.655元/W的低价。
去年12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四川宜宾召开的自律会议上,弘元绿能是仅有的两家未签署自律公约的与会企业之一。不仅如此,弘元绿能时任CMO杜青还在光伏行业自律公约签约的新闻下评论“幼稚”,引得舆论一片哗然。
直至2025年1月6日,国内硅料企业在北京磋商减产行动时,弘元绿能才在自律协议上签字。而促使其做出这样决定的主要原因,恐怕是自律联盟的白名单限制——将采购范围限制在自律团体内,包括硅料、硅片和电池片等。
华夏能源网&华夏光伏分析认为,弘元绿能之所以对行业自律态度消极,是因为自律联盟推行的限价、限产与弘元绿能的利益相冲突。简而言之,限价不利于弘元绿能这样的“后来者”低价抢市场,限产更会导致其下游大量新产能闲置。
自律联盟是以配额制限产,即按照各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分配产能额度的。一份内部会议纪要显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对硅棒环节配额155.5GW,超配额、违规企业需要按期整改。这对当前正全力发展一体化业务、市占率不占优势的弘元绿能是不利的。
2024年弘元绿能硅片营收大幅下滑
弘元绿能以硅片业务起家,2022年开启一体化转型,并在两年内推出了合计521亿元的一体化扩张计划,涉及15万吨工业硅、10万吨多晶硅、40GW单晶硅拉晶、25GW单晶硅切片、40GWN型电池片以及16GW光伏组件产能。为了这次转型,弘元绿能甚至不惜得罪下游客户,导致其单晶硅棒硅片业务在2023和2024营收均大幅下滑。
然而,自从2023年光伏行业大洗牌开始后,弘元绿能一体化产能遭受重创,每一个环节都忍受着寒冬的煎熬。如今,公司的电池、组件业务还未站稳脚跟,而传统的硅片业务却丢失了大量阵地。如果不能尽快抢占更多市场、拿下更多客户,公司的一体化很可能遭遇“滑铁卢”。
在此背景下,弘元绿能只能铤而走险,靠低价竞标来抢单。而行业自律提出的限价、限产措施,牢牢捆住了弘元绿能的手脚。这或许才是当前弘元绿能与行业自律联盟矛盾的根源所在。
危机重重下弘元绿能如何自救?
自2023年四季度至今,弘元绿能已连续亏损7个季度,亏损额合计约35.72亿元。亏损导致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2024年2季度-2025年1季度连续为负值。到今年6月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7.9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32.72亿元)缩水超75%。
据统计,2018年底上市后5年多,弘元绿能先后通过IPO、可转债和定增,累计融资了99.09亿元。持续亏损下,弘元绿能在一体化扩张中依靠地方政府代建及资本市场再融资等“借鸡生蛋”的模式如今开始暴露危机。
华夏能源网&华夏光伏注意到,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弘元绿能仅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就达117.32亿元,另外还有短期借款13.52亿元,而货币资金仅43.07亿元,两相比较,已经出现了近88亿元的短期债务缺口。
面对财务压力,今年5月,弘元绿能通过出售其持有的内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7.0737%的股权回血12.45亿元。此外在今年2月,弘元绿能还成立全资地产子公司,试图发展房地产业务缓解光伏主业压力,这一昏招被行业评论为“绝望一搏”。
现在如果再被踢出行业自律联盟,则意味着弘元绿能在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将被行业主流所封杀。这势必将进一步加剧弘元绿能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弘元绿能在无锡市政府的支持下,接盘托管了陷入困境的光伏老厂无锡尚德。作为中国第一代光伏明星企业的无锡尚德,在海外颇具市场号召力——销售区域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500多个合作伙伴,历史累计出货量超50GW,公司稳居欧洲“受欢迎组件供应商”前列。
无锡尚德此前已经两度易主,经历了三任托管,依然救不活。弘元绿能之所以愿意来“蹚这趟浑水”,看上的正是其海外渠道和海外影响力。弘元绿能如能借无锡尚德的渠道打开海外市场,不仅组件电池业务有门路了,上游硅片产能也将得以消化。
只是,在债务压力巨大,公司混成了行业搅局者后,,弘元还能的如意算盘能否玩的转是很大问号。面对内忧外患,弘元绿能能够闪转腾挪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截至9月30日收盘,弘元绿能报收21.90元/股,涨幅3.06%,总市值148.7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