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我在岗,奋斗“不打烊” ——记中建二局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劳动者
创始人
2025-10-07 14:34:48

“国庆”“中秋”喜相逢,盛世华诞共团圆!“双节”期间,中建二局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家乡到这里,与太平岭相守,与红海湾相伴,默默坚守在核电项目施工一线,做到“人员不停产,机械不停工”,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用坚守唱响最美劳动之歌,用实际行动告诉祖国:“我在岗,请放心!”

太平岭核电站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是我国首个生态核电示范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首座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建设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总装机容量将突破720万千瓦,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530亿千瓦时,助力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项目二期处于施工高峰期。9月28日,项目完成三号核岛模块二吊装,实现3号机组钢衬里模块化施工的又一关键节点。为确保后续工作高质量推进,“双节”期间,现场有一群留守人员,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项目核岛二队副队长李朋就是其中之一,国庆期间,李朋计划组织开展BRX、BFX、BNX等核岛厂房垫层模板支设、清基以及4号核岛北侧回填等作业。他坚守工作岗位,奋战于施工一线,积极为后续即将开展的4号核岛各厂房全面施工、周边廊道及管网等结构施工等任务做准备。

核岛二队自五月底成立以来,短短的四个月的时间里,技术方面完成了4号核岛年度策划,组织召开了十余次各施工区域先决条件梳理会,编制加工单31份,组织3次程序解读会议并推动相关工作。此外,还完成了14段周边廊道、4段管网、5个竖井施工,完成了BSX(安全厂房)风化带首次浇筑,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4000余方,结构回填近6000方,为项目高质量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活虽然普普通通,但也要乐在其中,要时常心怀着那一份感动,将烦恼一扫而空”这个电话铃声是项目核级焊工田云龙的“专属铃声”。“龙工,国庆有什么打算呀?”“留守,王队,我准备留守,钢衬里模块二刚刚吊装完,我要趁这个机会赶一赶工作进度。”电话挂完,田云龙就又开始了项目3号核岛筒体的预制任务。

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田云龙来项目5年了,他亲眼看着项目1号、2号核岛在眼前拔地而起,看着身边的同事用手中的焊枪为大国重器“穿针引线”,汗水浸透工装,弧光映照担当。这份在节日里的坚守,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他们对祖国母亲最深情的告白。他们将对祖国母亲的祝福熔铸于精准的焊接中,用匠心守护能源安全,用奉献点亮万家灯火,将个人奋斗与国家进步的脉搏同频共振,诠释着新时代核电工人的硬核担当。

巧手连接钢铁骨,匠心铸就钢铁梁。“双节”期间,项目BIM组组长杜玉萍选择在岗坚守,面对核岛工程约15万吨钢筋的巨大施工量,她奋战一线,积极推动项目EC协同三维配筋工作。

ECC协同三维配筋,是项目团队基于Bentley软件平台,通过设计与施工联合办公、深度融合,实现核岛钢筋三维设计与施工段划分一体化,该模式在设计建模阶段引入施工深度参与、加载施工属性,提升了土建三维模型数据完整度,可以实现钢筋碰撞、埋件碰撞识别检查、钢筋料表一键导出,同时链接钢筋智能加工管理平台,连接自动化加工设备,进行钢筋自动化加工,实现全流程数据互联互通。

截至目前,杜玉萍带领的BIM小组完成了二期核岛厂房筏板、首三层三维配筋等多项工作,后续小组重点推进三维模型应用工作,推动项目实现从“建造”向“智造”的转变,全方位提升核岛结构配筋设计与建造的数字化水平,助力华龙一号批量建设。

在国庆、中秋这个万家团聚的时刻,中建二局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的建设者们舍小家顾大家,走在“国之重器·华龙一号”建设的最前线;是施工人员在工地上顶风冒雨的执着、是设计人员在键盘前反复推敲的严谨、也是焊工在焊花中追求极致的匠心,是每个核电人在自己岗位上的坚守。中建二局建设者们以实际行动提升“华龙一号”科技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擦亮“国家名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和中国核电走出去作出更大贡献。

南方+记者 徐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 科技日报深圳11月18日电(记者罗云鹏刘园园通讯员朱丹)18日,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
云意电气:公司光伏电站项目目前...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公司光伏业务是否正常运行? 云意电气(300304.SZ...
和展能源:第四季度业绩情况尚不... 证券之星消息,和展能源(000809)11月18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通达动力:定转子电机铁芯应用于... 证券之星消息,通达动力(002576)11月18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光影中国•西藏朗县:光伏赋能高... 西藏朗县是光伏项目‘黄金区域’,年日照利用小时数达 1600余小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在一块块光伏板...
光伏发电,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报记者 窦 皓 浙江宁波余姚市,中意宁波生态园。 空中俯瞰,领克汽车余姚工厂车间的屋顶铺满光伏板。...
南工大攻克钙钛矿光伏器件制备难... □ 本报记者 谢诗涵 作为新一代光伏技术的希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更低成本、更轻薄和可柔性化等优势...
大秦铁路保障冬季能源供应 近期,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多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随着我国北方陆续供暖,冬季煤炭运输也进入高峰期,作为...
我国首个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 记者今天(19日)从国家管网获悉,我国首个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海门站天然气余压发电项目在...
我国光热产业增速超全球两倍 光...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芳 通讯员 朱丹)我国光热产业正以超全球平均水平两倍的速度发展。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