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充电桩作为支撑新能源出行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市场需求与技术升级速度同步加快。近日,专注电力与新能源领域的朝阳辉,正式推出全新光伏储能充电桩家族产品,凭借全场景适配的功率覆盖与 “光储充” 一体化技术优势,为不同用户群体的充电需求提供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新能源充电服务网络。
从家庭用户到公共场景,朝阳辉此次上新的交流充电桩涵盖7kw、14kw、21kw三大主流功率段,精准匹配不同场景下的慢充需求。其中7kw交流充电桩,适配家庭220V民用电路,无需额外改造即可安装,车主夜间回家后连接充电枪,利用低谷电价时段充电,既能满足次日通勤的电量需求,又能降低充电成本,解决了家庭用户 “充电难、充电贵” 的核心痛点。而 14kw、21kw两款交流充电桩,则更适合企业园区、社区停车场、商超配套车位等公共慢充场景,单桩可支持多车轮换充电,搭配智能预约功能,有效提升充电桩的使用效率,减少用户排队等待时间,让公共区域的充电服务更便捷。
针对长途出行、紧急补能等高频需求,朝阳辉同步推出60kw、120kw、240kw三款快充直流充电桩。60kw直流充电桩适合城市内商圈、写字楼等短途补能场景,新能源汽车在此充电30分钟即可补充约150公里续航,满足临时出行的电量需求;120kw、240kw高功率直流充电桩,则重点布局高速公路服务区、城际交通枢纽等长途补能节点,以240kw直流充电桩为例,适配主流新能源汽车快充协议,最快40分钟可将车辆从20%电量充至80%,大幅缩短长途出行中的充电等待时间,缓解车主的续航焦虑,为新能源汽车跨省、跨城出行提供有力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朝阳辉此次上新的充电桩均搭载光伏储能协同技术,并非单一的充电设备。通过与光伏组件、储能系统的联动,充电桩可优先使用太阳能转化的电能,多余电量则储存至30kw-5000kw的工商业储能柜中。在用电高峰时段,储能柜可释放电能为充电桩供电,不仅降低了对公共电网的依赖,避免了电网负荷过高导致的断电风险,还通过 “自发自用、余电存储” 的模式,进一步降低了充电桩的运营成本,实现了清洁能源与充电服务的高效结合,推动充电桩从 “单一补能工具” 向 “能源管理节点” 升级。
从实际落地场景来看,朝阳辉光伏储能充电桩已在多个领域完成试点应用。在城市光伏充电站项目中,充电桩与屋顶光伏板、地面光伏阵列联动,实现了 “白天用太阳能充电,夜间用储能供电” 的 24小时不间断服务,单站日均服务新能源汽车超50辆;在工业园区内,大规模部署的21kw交流充电桩与120kw直流充电桩组合,满足了园区内新能源通勤车、物流车的分时充电需求,配合储能系统调节,每月可为园区节省近30%的用电成本;在社区配套场景中,7kw家用光伏储能充电桩通过统一规划安装,解决了老旧小区电力容量不足、私拉电线
充电的安全隐患,成为社区新能源配套升级的重要选择。
作为深耕电力工程领域十余年的企业,朝阳辉在输变电工程、智能配电系统、电网运维等方面拥有成熟的技术体系与项目经验,此次光伏储能充电桩家族的上新,是其将电力技术与新能源需求深度结合的成果。依托自身在电力领域的技术积累,朝阳辉不仅实现了充电桩的功率全覆盖,还通过融入IoT智能监测技术,让充电桩具备了实时电量监测、故障预警、远程运维等功能,降低了后期运营维护的难度。目前,朝阳辉已与多地新能源汽车服务商、园区运营方达成合作,计划在未来一年内新增超200个光伏储能充电桩站点,进一步扩大充电桩的覆盖范围,为更多用户提供高效、绿色的充电服务。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充电桩的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将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朝阳辉此次推出的光伏储能充电桩家族,既满足了当前不同用户的充电需求,又通过 “光储充” 一体化技术为未来能源协同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不仅为自身在充电桩领域的布局奠定了基础,也为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的升级提供了参考,助力推动新能源出行生态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