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丰 通讯员王春山)一个个满是鹿茸菌的栽培瓶,整齐排列在智能化流水线上,被传送到采摘工人手中,随后工人快速切割打包……近日,在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品品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记者看到了一幅忙碌而有序的生产场景。
“拿到1000万元贷款后,我们已经新增了3条生产线,日产能由9万瓶提升到了12万瓶,计划年内扩产至15万瓶。”贵州品品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江先赐欣喜地对记者说,有了这笔凭借电力数据获得的融资贷款,企业正尝试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企业融资,为啥会和电力数据有关系?今年4月,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到该公司开展年度数据交易需求征集时,了解到其有贷款需求。
“当时,我们扩产设备都订购好了,却一时凑不齐采购款,所以向银行申请了贷款。但传统信贷审批依赖财务报表和抵押物,我们成立时间短,且没有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抵押,没能通过贷款审批。”江先赐说。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立即想到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电力数据专区’上架的‘企业用电行为分析’数据产品。”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信息中心数据应用部副总经理缪新萍介绍,该产品能提供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用电量同比、环比变动等数据,用于分析企业电量变化趋势、生产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从而准确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非常适合作为信贷依据。
了解到贵州电网公司反映的这一情况后,贵阳市大数据交易所随即联系了贵阳农商银行科技支行开展实地调查。
“我们发现菌菇生产必须保持高温高湿环境,用电量波动与生产节奏高度吻合,实际用电数据作为贷款依据是可行的。”贵阳农商银行科技支行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随后,该支行联合贵州电网公司、贵阳市大数据交易中心成立“电力数据+金融赋能”创新项目组,将贵州品品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力数据作为主要授信依据,精准画像评估。作为提供数据的第三方,贵州电网公司把该企业24个月的用电数据转化为“经营活跃度画像”,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最终,仅用22个工作日就完成了贷款审批发放,时间比传统流程缩短了一半。
据介绍,这是贵州电力数据首次作为贷款依据在金融领域释放价值,打破了企业与金融行业壁垒,意味着电力数据将能为越来越多的优质中小微企业运营、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作为我国最早发展大数据的省份,贵州在算力、数据、应用方面积淀了多重优势,通过新场景挖掘,越来越多沉睡的“数据矿产”将转化为驱动产业发展的信用资产。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