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固态锂电池,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动力和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正凭借其独特的产业布局和政策支持,成为这一领域的前沿阵地。
工人们正在进行生产作业(王悦微 摄)
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PACK生产线车间,是将多个单体电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电池模组及集装箱的产线。走进车间,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先进的生产设备整齐排列,工作人员身着专业工作服,专注地操作着各种仪器设备,一丝不苟地调试每一个生产环节。
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PACK制造中心负责人闫金波说:“目前,我公司的PACK产线已全部完成安装,设备正在联调联试中,预计10月底具备生产交付条件,给本地储能项目交付奠定坚实基础。”
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PACK生产线车间(王悦微 摄)
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着重发展PACK生产线,不仅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完善固态电池全产业链布局,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高性能固态电池模组的需求,推动固态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海勃湾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接下来,我们将依托乌海风、光、电等资源优势,向电网侧储能、风光配储、动力电池等多方面发力,全力拓展物流车辆动力业务,为国家绿电增长和地区新能源发展贡献力量,为乌海打造固态电池产业创新高地作出应有的贡献。”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国胜说。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王悦微 摄)
当前,乌海市正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全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因地制宜发展固态电池、储能电站、氢能等产业,引入龙头企业布局产业链,抢占新能源产业高地是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乌海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其建设的清陶能源固态电池专用材料项目自今年6月进入试生产阶段以来,取得了显著进展。该项目总投资七十亿元,规划建设年产五万吨固态电池专用材料、10GWh固态电池及储能系统,配套风光新能源与储能电站,截至目前,该项目一期锰酸锂产线已具备投产条件,生产的样品正在等待总部的全面测试验证。清陶固态锂电池已在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领域推广,项目将为乌海新能源转型提供强劲支撑。
设备生产(王悦微 摄)
固态电解质、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是固态电池材料体系的三大件,也是直接决定锂电池性能和经济性的核心所在。海勃湾区通过精准招商,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不断强化产业链,始终聚焦产业发展强链延链补链这一主题,以固态电池产业链为核心,锚定固态电解质、电芯等方向精准招商补链,推动“上游原料—电池材料—电芯制造—PACK—应用—回收”全环节覆盖,逐步形成更具创新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乌海市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海勃湾区将继续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围绕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推动产业升级,为乌海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来源:海勃湾区融媒体中心)
上一篇:清洁能源公司智慧新能源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