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新乡10月23日消息(记者 夏莎 通讯员 张文哲)近日,在河南新乡县小冀镇永昌家庭农场,负责人马有永按下烘干筒启动按钮,刚从脱粒机传输来的40吨玉米粒,缓缓进入烘干筒内循环烘干。在烘干设备旁边,国网新乡县供电公司新城中心供电所员工王红宇和同事对脱粒机、烘干筒等设备用电线路进行再次检查。
新乡县作为“中原农谷”西区的重要区域,“种子田”高达2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覆盖率高达99%。小冀镇更是借力“中原农谷”种子研发的优势,着力打造特色“玉米小镇”,全镇实现了1.9万亩玉米实现集中连片标准规范种植。
9月中旬以来,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新乡县秋收工作较往年相对滞后,给玉米等秋作物的收割、晾晒、入仓都带来了严峻挑战。
“我流转的土地这两天刚开始收玉米,3500亩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收完。”作为新乡县规模化种植的代表之一,马有永经营的永昌家庭农场流转了小冀镇、七里营镇等周边土地5000余亩,种植3500多亩玉米和1000多亩大豆。“田里收回来,直接进入烘干筒烘干,然后就开始出售或者入仓。”
据马有永介绍,今年雨水大,玉米水分含量达到了40%,较往年提升了10%。由于天气不适宜晾晒,农场的烘干设备从10月1日启动以来马力全开、全天运转。经过10小时左右的热、冷风循环烘干,玉米含水量下降至14%,达到了玉米仓储和出售标准。“粮食烘干最怕停电。40吨玉米湿气非常大,一旦停电极易造成玉米短时间在筒内结块、霉变。”
针对这一情况,国网新乡县供电公司组织工作人员积极和农业农村局对接,了解全县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基本情况和粮食烘干设备分布情况,摸清各乡镇粮食抢收工作进度;组织各中心供电所与其开展“点对点”服务,建立24小时联络服务机制,了解他们在秋收、烘干、仓储等环节用电需求,帮助排查设备安全隐患,及时解决用电过程中的难题。
“我们农场5月份新上的这套烘干设备,这次派上了大用场。”马有永说,10月份以来,烘干设备每天烘干玉米约150吨共计2000余吨,不仅能烘干自己的玉米,还能为周边群众提供秋粮烘干和收购服务。
下一步,国网新乡县供电公司将持续细化服务措施,将后台数据分析和上门巡检相结合,确保秋粮抢收期间电力可靠供应,保障粮食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