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新疆油田公司举办高质量发展媒体开放日活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等12家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的记者齐聚克拉玛依,实地探访新疆油田在能源保供、绿色低碳、科技攻关等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见证70年来新疆油田从传统开采到绿色数智转型的跨越式发展轨迹。
当天上午,媒体采访团首站抵达新疆油田264万千瓦新能源及配套煤电、碳捕集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这是国内最大的“新能源+煤电+CCUS”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构建起新疆油田公司综合利用煤炭、低碳效益开发油气、融合发展新能源的产业链集群。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240万千瓦装机,计划2026年底实现全链条并网投产,届时可年减排二氧化碳146万吨。
项目现场,记者们用镜头记录项目建设的火热实况,详细了解光伏阵列布局、碳捕集技术路径等核心信息,直观感受新疆油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坚定步伐。
结束首站探访后,媒体采访团走进新疆油田采油二厂八区530井区CO2混相驱先导试验站。工作人员在现场为记者们演示了二氧化碳注入全流程,并深入讲解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的核心原理,以及该技术如何实现减排与增产的双重效益。作为新疆油田首个CCUS项目,这座集采出液处理,油气集输,二氧化碳捕集、液化、注入的小型综合站场,年注入二氧化碳规模达10万吨,可日处理原油310吨、伴生气10万立方米。自2023年7月投产以来,该项目不仅实现了二氧化碳循环利用,还生动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成为保障新疆油田“CCUS/CCS双千万吨”规划落地的重点工程。
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记者苟继鹏说:“CCUS项目建设以增产降碳为目标,为全油田千万吨CCUS项目打造了样板。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新疆油田在降碳减排、提质增产方面的新举措。”
当天下午,采访团来到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参观两大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结合先进实验设备,为记者们细致讲解了砾岩油藏高效开发、页岩油甜点区预测等关键技术成果。作为自治区首批企业重点实验室,砾岩油藏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下设四大研究室,攻克多项技术难题;2023年挂牌运行的页岩油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聚焦成烃机理、储层改造等核心方向,为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建设提供硬核技术支撑。两大实验室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彰显了新疆油田从“找油”到“采油”的全链条技术实力。
在采油工艺研究院(监理公司)RDC远程支持决策中心,智能化建设成果让记者们眼前一亮。这个覆盖钻井、压裂、机采全业务链的一体化平台,已建成3个分中心,管理井数突破1万口,累计访问量超100万人次。2024年,该平台获评新疆油气智能勘探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的RDC中心,如今正朝着“跨域协同、自主进化”的智能体矩阵目标迈进。
《新疆日报》记者于江艳说:“此次开放日活动内容丰富,从1955年到2025年,70年来,新疆油田深耕准噶尔盆地,完成4次战略大转移,每一次都作出了英明决策。随着技术进步,钻井深度从几百米跃升至9000多米、近万米,这是技术的飞跃。祝福新疆油田勘探开发事业蒸蒸日上,深耕准噶尔盆地,打造百年油田。”
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奋进。从第一口井到九千米深井,从常规油气开发到非常规资源突破,从传统开采到数字智能化发展,新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4.7亿吨、天然气1121亿立方米,成为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支点。此次媒体开放日活动,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一项项核心技术、一组组亮眼数据,既展现了新疆油田勘探开发7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强劲的发展实力,更传递出打造百年油田、建设现代化综合性能源公司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