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毕节10月30日消息(记者任振国 实习记者林敏)10月29日,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八寨镇的500千伏金海湖输变电工程已全面竣工并验收合格,计划于10月31日启动投运,预计11月1日至2日完成全部投运工作,标志着贵州电网建设迈上新台阶。
500千伏金海湖输变电站(央广网发 林敏 摄)
作为贵州省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单项电网工程,500千伏金海湖输变电工程总投资17.85亿元,途经威宁自治县、赫章县、七星关区和大方县,累计穿越险峻峡谷81处、重冰区178千米,海拔跨度超过1200米。由于喀斯特地貌与重冰区叠加,施工难度极为罕见。
500千伏金海湖输变电站内部(央广网发 林敏 摄)
“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承担省内电力供应和“西电东送”任务,持续提升电力基础设施和能源产业发展水平。
贵州电网统调新能源装机容量从“十三五”末的1529万千瓦增长至3158万千瓦,以39%的占比超越火电,成为贵州电网第一大电源。同时,“黔电送粤”截至2025年9月累计送电量达1823亿千瓦时,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贡献了“贵州力量”。
贵州电网公司围绕贵州省“四新”“四化”主攻方向,全面落实南方电网公司支持贵州在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20条重点举措。五年来累计投资超过660亿元用于电网升级,建成“三横两联一中心”省内500千伏骨干网架,实现220千伏变电站县域全覆盖。
强基:峡谷“架银线”,畅通绿电通道
“工程近1万吨塔材采用直升机吊运、骡马驮运与人工肩扛相结合的方式运输,并在悬崖峭壁间开辟195条临时通道。”贵州电网公司建设分公司第七业主项目部项目经理郑世寅介绍。
面对复杂施工条件,建设团队推行“分区作业+智能监控”模式,贵州电网公司运用无人机牵引导线技术攻克178千米重冰区架线难题,实现日均架线2千米。同时,针对高含水率土壤影响塔基稳固的问题,改良土壤固化工艺并引入专用设备,确保智能变电站稳固建设。
工程投运后,形成“乌撒变—金海湖变—奢香变”500千伏环网。“以往变电站‘四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信号最多几千个,如今达2.5万余个,可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与故障提前预警。”毕节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继保自动化班工程师张建表示。
经测算,该工程年消纳绿电可达80亿千瓦时,年输送电力超150亿千瓦时,可满足20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为“黔电送粤”再添一条绿色能源通道。
500千伏金海湖输变电站内部(央广网发 林敏 摄)
在畅通绿电输送的同时,电网建设也为城乡融合提供支撑。五年来,贵州电网每年投入不少于30亿元用于农村电网改造。至2024年底,全省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低压)为7.84小时,较2020年下降54%。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达到94.89%。
此外,贵州电网公司还解决了黄泥塘镇等14个独立供电区和39个水淹区域电价高、电能质量差等问题,完成1154个50户以上农村木质房屋连片村寨的电力改造,提升乡村消防安全和供电可靠性。
兴业:电力“强引擎”,推动产业升级
“多年前电压波动导致生产设备多次停机,”贵阳开阳供电局副总经理林涛说,“我们借线路迁改将电源点更换为抗扰动更强的220千伏开阳变电站,并将10天工期压缩至5天,全力保障企业生产。”可靠供电增强了企业扩产信心,截至目前,开阳县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某科技公司用电量同比增长100.53%,产值实现翻番。
清洁绿电也为高端制造赋能,毕节市郊供电局海子街供电所为企业定制错峰用电方案,安装±2%电压预警装置,并协助测算“油改电”降碳量,助力企业获取海外绿色认证。毕节某工艺美术公司专注于高端动漫手办研发,2024年实现年产值1亿元、出口额6000余万元。“稳定供电让我们今年计划新增6台全自动机械手臂,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该公司经理杨晋说。
该公司生产的手办零部件(央广网发 林敏 摄)
惠民:服务“贴民心”,提升民生幸福感
“充电速度每秒可续航1公里,买杯咖啡即可满电,还能通过V2G技术卖电获益。”在贵阳泉湖公园超充站,车主王先生说道。
该液冷超充站于今年7月投运,配备20支600千瓦超充枪、100支250千瓦快充枪及10台V2G设备。投运以来,已服务车主9.32万人次,累计充电250万千瓦时,放电超5500千瓦时,让绿色出行更加高效。“十四五”期间,贵州电网公司加快充电设施布局,于2023年9月实现全省1145个乡镇充电桩全覆盖。截至目前,南方电网公司在贵州省累计建成充电枪1.3万余支,总功率达40万千瓦。
泉湖公园超充站(央广网发 林敏 摄)
在遵义老城区红色旅游示范区,遵义供电局将2条10千伏线路改为地下敷设,升级“主配网协同自愈”系统,使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9%,年均停电时间不足5分钟。“剧场演出全靠程序控制舞美灯光,运行1600多场从未断电。”遵义伟大转折剧场负责人龙通成说。
中国南方电网遵义会址营业厅(央广网发 林敏 摄)
在贵阳太平路,流动摊贩吴泽源轻扫共享用电二维码即可通电。他表示:“以前私拉电线每月电费600元,还存在安全隐患;现在10小时仅需6元,成本降低七成。”贵州电网推出的“短时用电扫码享”服务已在全省布局92台共享用电设备,覆盖夜市、景区等场景,累计服务超10万次,为群众节约办电成本85万元。“预计在2026年底,贵阳供电局计划建成贵阳共享充电设备‘县县通’。”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阳供电局市场营销部工作人员张润说。
太平街城市共享电源充电桩(央广网发 林敏 摄)
2025年,贵州电网公司进一步推出“八享”服务策略,涵盖短时用电、临时用电租赁、低压办电自动享等内容,融入百姓生活。“十四五”期间,贵州电网公司专项投入45.8亿元,整治6.25万个过载、低电压台区,惠及515万农村用户;推行“刷脸办电”服务,应用率达9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