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首批25个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区域,顺德区光伏+建筑装机总容量达165万千瓦,在试点区域中排名第一。为规范建筑光伏系统应用行为,提升城乡空间品质,顺德区相关部门近日联合制定了《顺德区“光伏+建筑”风貌管控工作指引》(下称《指引》),将有效解决光伏+建筑“乱搭违建”“混乱多元”“无序密集”等问题,实现“绿色能源增产、城乡风貌提质、居民收入增长”的三重发展目标。
顺德配套编制《顺德区光伏+建筑风貌管控指引图集》,提供直观指导。顺住宣供图
《指引》明确了适用范围:涵盖顺德区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及既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设施的相关活动,并配套编制了《顺德区光伏+建筑风貌管控指引图集》,为项目设计、审查与实施提供直观指导。
在风貌管控方面,《指引》实行分区分类管理。根据区域历史文化价值、景观敏感度等因素,将全区划分为禁止区域和可建区域。禁止区域包括危房、文物保护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特定范围等。可建区域则为禁止区域以外的范围。同时,对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等不同建筑类型提出了差异化的风貌管控技术要求。
《指引》详细规定了新建与既有自建房、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在平屋顶、坡屋顶等不同场景下,采用平铺式、架空式、贴合式等光伏系统的具体技术参数和风貌协调要求,强调光伏设施应与建筑本体及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为保障管控要求落地,《指引》建立了风貌审查和风貌验收流程。项目备案前需通过村(居)委会初审和镇(街道)带图审查;项目建设完成后需通过村(居)委会风貌验收。审查和验收结果将作为项目备案和并网的必备材料。
此外,《指引》还提出了激励与保障措施,包括对符合要求的项目优先申报上级补贴奖励、鼓励绿色信贷支持、组织技术宣贯与咨询、推广新型光伏组件应用等,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推动“光伏+建筑”高质量、高颜值发展。
《指引》自2025年12月15日起试行,试行期1年。各镇街可依据《指引》制定实施细则。
采写:南方+记者 蒋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