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11月20日从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获悉,全球首台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日前在贵州六盘水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顺利完成并网调试,为后续机组的满功率运行奠定基础。
据悉,该项目是核动力院与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推进的全球首套2×15兆瓦超临界二氧化碳烧结余热发电示范工程。2023年10月,该示范工程建设启动,推动了烧结余热利用领域技术革新。项目成功发电后,余热利用率将比现役烧结余热蒸汽发电技术提升50%以上。
生活中的电70%以上来自于传统的蒸汽发电技术,但水工质在系统复杂度、效率、紧凑性、响应速度等方面存在不足。超临界是物质的一种特殊状态,当二氧化碳被加压至7.38兆帕、加热至31℃时,会进入超越气态和液态物质特性的“超临界态”,兼具高密度和低粘度的双重优势。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就是以超临界态的二氧化碳作为能量传递和转换工质,实现高效发电。得益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物质属性,该技术具有高效率、超紧凑、快响应的核心优势,填补了世界范围内长期以来中小功率规模、高温热源场景的能源动力技术空白,且未来有望向更大功率、更高温应用场景拓展。
记者了解到,经过10余年持续攻关,核动力院构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的产学研体系,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全国产化产业链。2019年10月,核动力院实现了全球首次实验室超临界二氧化碳满功率稳定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