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市场新宠能否实现双赢?
admin
原标题:“临期食品”:市场新宠能否实现双赢?

“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这是豆瓣“我爱临期食品”小组的口号。创立仅8个月,该小组已聚集了6万多名成员,实时分享各种临期折扣信息,“原价22元一盒的奥地利牛奶7元拿下,沃尔玛18.9元的马来西亚饼干‘跳楼价’2.9元”。

一边是网络社交平台热烈讨论,一边是嗨特购、好特卖、饴食货仓等线下店铺人满为患,购买临期食品成为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日常。

数量庞大的临期食品是如何产生的?为何定价如此低廉?吸引消费者的到底是什么?市场体量究竟有多大?《工人日报》记者近日对临期食品行业进行了调查采访。

“烫手山芋”变身市场新宠

5月29日周六,记者来到北京中关村附近的一家嗨特购门店,发现结账处排着长队,每个人的购物筐里都满满当当。“自从发现这里,我每周都来囤货。”大二学生脉脉正兴致勃勃地在货架上翻找,“这里这么便宜,临期我也不在乎,反正很快就能吃光。”

临期食品,指的是临近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之内的食品。善食者联盟创始人邱喆介绍道,“根据食品行业‘允收期’惯例,大型商超通常拒收保质期已过1/3的国产食品,和保质期已过1/2的进口食品。食品上架后若销量不佳,终端店铺也会将尾货退还经销商。这些食品正以极低的价格流向临期市场。”

本是销售难题,却摇身一变成为“香饽饽”。在线下,临期生意经历了超市“买一赠一”的捆绑销售、大型商场专门开辟的打折货架、临期折扣专卖店的遍地开花3个阶段。在云端,先是“裸价临期特卖”等淘宝店铺零星出现,再是好食期、甩甩卖等专营APP上线,接着电商巨头发现商机开始布局,天猫国际、拼多多已上架自营的临期食品。

就实体店而言,从业多年的供货商毕犬洋总结了消费人群的演变特征,“临期店铺发端于菜市场,后来又开进居民区,顾客是单一的中老年群体。从好特卖开始,实体店尝试搬到人流量大的核心商圈、写字楼,吸引了大批注重品质又囊中羞涩的年轻人。”

据统计,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粮食总产量的6%。毕犬洋认为,用好临期资源可以实现双赢。“原本临期食品的归宿是饲料厂和垃圾场。我们搭起了一座桥,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商家及时止损。”

动态定价吸引众多粉丝

今年4月29日颁行的《反食品浪费法》明确提出,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记者在北京多地走访发现,实体店铺大多以折扣店作为宣传噱头,似乎刻意不提“因临期而打折”。对此,不少顾客心知肚明,也有顾客以为只是短期促销。在某进口折扣店的粉丝群里,记者看到不断有人询问:“活动什么时候结束?”

在这方面,线上平台更加公开透明。打开好食期APP,“日期越近越便宜”的标语十分醒目。主页被划分为2~6折专区,按照倒计时折算价格。

在淘宝搜索关键词可以发现,直接将“临期”写入店名的店铺多达上千家。其中,销量排在首位的店铺坐拥156万粉丝,食品介绍里,不仅显示保质期,还能看到与正期食品的价格差。

有关人士表示,消费者真正敏感的是价格而非保质期,这是临期食品火爆的真正原因。

邱喆认为,如果食品日期不同而价格无差别,消费者选购时会挑最新鲜的。一旦根据日期形成差异化定价,性价比的优势得以显现,每类食品都会找到合适的人群。

按照这种理念,善食者联盟曾尝试根据保质期动态定价,“假如商品价值100元,保质期为100天,那就让商品每天降价1元。”邱喆说。

先天不足制约规模经营

记者采访发现,临期折扣店主营进口食品,兼有网红品牌,国内一线品牌占比最少。

对此,邱喆解释称,很多进口食品溢价高销售难。“一方面,产业链较长,品牌方、进口商、经销商都要获利,层层加价;另一方面,运输、报关、检疫等流程耗时不短,食品上架销售时间本就有限,如果再有延误,商家为了避险只能抬高价格。”

不过,临期食品很难获得稳定持续的货源。毕犬洋坦言,成熟的品牌会经过测算按需供货,除了年货礼盒容易产销不对等之外,很少出现大规模临期的情况,这从根本上限制了行业的市场体量。

“太多因素都不可控。”毕犬洋说,货源的突然爆发和突然沉寂,给人员配置和仓库周转带来难题,阻碍了规模化经营的形成。“有时一个星期也采不到多少货,大家都闲着,有时一个电话来了5万箱货,根本忙不过来。”

疫情使货源紧张得到缓解,对从业者的影响却是双重的。邱喆表示,疫情期间店铺长期关闭,催生了大量临期食品,一定程度上炒热了市场,给行业带来生机,也使新人一窝蜂入场。而当疫情趋向稳定,资源逐渐枯竭,自然会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

与时间赛跑的压力,也让业内人士叫苦不迭。“入市需谨慎!”一位临期折扣店经营者向记者感叹,临期品可售卖时间很短,很多时候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过期。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临期食品?这本身就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邱喆分享了他的思考,“比起在临时市场深耕,更应该想办法从源头解决问题。如果食品能在终端渠道多流通一段时间,从上架就开始动态定价,是否不必拖到临期、甚至面临浪费?”(陈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电南瑞等公布“一种基于隐私保...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基于隐私保护...
新能源产业集群规模达千亿级,深... 南都讯 记者王睦广 9月18日-21日,以“深AI能源,数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国际数字能源展在深...
俄士兵未看完自己与乌士兵肉搏影... 9月19日,俄罗斯红星电视台节目播出了一段雅库特士兵观看自己与乌士兵肉搏的画面。该士兵看到这些画面时...
报告称中国依然是可再生能源增长... 中新网北京9月20日电 (记者 张素)“2024年,全球能源总需求增长2%,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增长...
毕马威: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能源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9月19日,毕马威中国在2025国际数字能源展上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
原创 不... 近段时间,华为和英伟达的“较量”可谓是成了科技界的焦点。很多人都以为,华为会因为美国的封杀而彻底失去...
“你明白吗?”北京街头一驾驶员... 谎话说多了 自然会露馅儿 下面这位摩托车驾驶员 本想凭“演技” 蒙混过关 结果却在北京交警的步步追问...
险胜背后的战术博弈:利物浦2-... 在本轮英超的焦点战中,利物浦在主场以2-1战胜了同城对手埃弗顿,成功收获三分。这场比赛不仅仅是比分的...
华能水电公布“水轮机导水机构实...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水轮机导水机构实训设备”专利公布。 摘要显...
威马农机公布“一种发电系统”专...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威马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发电系统”专利公布。 摘要显示,本发明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