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要“雪中送炭” 爆炸力学奠基人郑哲敏院士逝世
admin

8月25日,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郑哲敏院士逝世,享年97岁。中国科学界又痛失一颗巨星。

他的研究领域始终着眼于战略性的国家需求,致力于前瞻性、机理性的研究,主张“做科研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

郑哲敏曾说:“我从过去走到现在,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路线。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富国强民的愿望。”

“做科研要雪中送炭”

作为“两钱”的学生,郑哲敏在钱伟长的课堂上第一次接触了现代力学;在钱学森的叮嘱下,走上了爆炸力学的研究道路。

“回国后,国家需要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郑哲敏将钱学森的这句话紧紧记在心里,也用自己一生的行动践行了这句话。

他生前曾说:“虽然爆炸力学是一个全新领域,但国家需要,我当然义不容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他引领开拓的“爆炸力学”在中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他是一位工程科学家。”学生和同事白以龙院士曾这样评价:“郑哲敏的在科研工作中非常强调实用,他没有停留在理论研究、没有固步在发表论文,而是开拓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在郑哲敏的理念里,从研究到应用,才算是完成了一个“循环”。

“搞科研要有吃苦的决心”

“没什么神秘的。”在谈论科研方法心得的时候,郑哲敏曾说:“就是老老实实做,不知道就再去学。”

他承认,科研有时是很枯燥的,必须耐得住寂寞。“要搞科研就要有吃苦的决心。没有牺牲精神、一往直前的勇气,基础研究也是做不成事的。”

郑老生活简朴,一心向学,性格中透露着难能可贵的“纯粹”。在他的观念中,科研人员是不会发财的,能有个“体面的生活”就满足了。

“郑老是我们所多年的优秀党员,科技界的楷模。”力学所党委书记乔均录曾经告诉记者,八十多岁的郑老有次身体不舒服住院输液,都不耽误他把研究生叫到医院里给他们辅导论文。

对于年轻一代,郑哲敏总是寄予厚望。他寄语青年科研人员“要看得远一点”,不要为一时的得失计较太多。

“就只做了这么几项工作”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原所长……尽管拥有无数令人艳羡的“头衔”,郑哲敏对自己的科研人生仍有遗憾。

第一个遗憾是“就只做了这么几项工作”;另一个是在高能粒子、激光等领域刚刚兴起时,碍于科研条件比较差,以至于“有点胆怯”,使“该抓的一些机会溜走了”。

晚年的郑哲敏依然坚持工作在科研一线,除了继续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外,还关注能源战略安全等重大问题,当国家重大工程遇到挫折时,他也会挺身而出。

他在总体把握中国力学学科发展方向的同时,积极倡导、组织和参与弹性力学、材料力学、环境力学、海洋工程力学、灾害力学等多个力学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为推动中国力学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并网发... 中新社漳州11月22日电 (张金川 刘喜阳)11月22日9时32分,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
检察守护持续发力,“能源大动脉... 秋去冬来,龙江大地处处呈现“人机齐动、颗粒归仓”的繁忙景象。在“油化之都”黑龙江大庆的沃土下,不仅蕴...
刚刚!漳州核电,传来喜讯! 今天(22日),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福建漳州核电2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开始向电网送电,标...
【中央电视台】保障清洁能源供应... 近年来,内蒙古也大力推进清洁供暖改造工作,当地百姓告别了传统的取暖方式,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有了明显改...
发电技术大升级,国产“智能发电... 日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在哈尔滨组织召开“首台(套)变速机组国产化成套设备300MW级变速抽水蓄能主机...
陕西一女子套用同小区车牌“蹭”... 央广网西安11月22日消息(记者苏睿楠 通讯员王若鸿)陕西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天章大道某小区王女士因其私...
这个世界最大光伏园区,出名的竟...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滩,超700万块光伏板绵延铺开,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园区坐落于此。很多人想不...
共获94金77银71铜!广东体... 11月21日晚,十五运会将在深圳落下帷幕。十五运会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国运动会,且史上规模...
霸王茶姬90后创始人将成常州女... 来源:一波说传承有道 近日,一场即将举行的婚礼悄然成为财经圈与大众舆论场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张流传于...
日媒:事发东京闹市区,一名40...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索炎琦】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调查人员透露,一名40多岁的陆上自卫队队员因涉嫌谋杀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