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
admin

人民网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罗知之)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为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保障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具有充足的损失吸收和资本重组能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办法》规定的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符合市场预期,考虑到配套政策后,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达标压力不大,在其经营承受范围内,不会影响信贷供给能力。总体看,实施《办法》对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影响正面,将引导其健全风险处置机制,提高稳健经营水平,更加注重业务发展与风险抵御能力相匹配,有利于控制其非理性扩张和系统性风险的积累,促进其向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转型。同时,《办法》对标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实践,对我国银行参与全球化竞争也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规定,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比率包括风险加权比率和杠杆比率,分别指符合规定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工具与风险加权资产和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上述负责人介绍,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加权比率应于2025年初达到16%、2028年初达到18%,杠杆比率应于2025年初达到6%、2028年初达到6.75%。同时,在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要求的基础上,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还应满足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和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等缓冲资本的监管要求。

“此外,《办法》规定,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必须含有减记或转股的条款,当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可以强制要求对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进行减记或转股。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应在二级资本工具之后吸收损失,当二级资本工具全部减记或转股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视情启动对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的减记或转股。”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于2025年初达到相应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目前距离达标时点还有三年多的过渡期。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财政部将指导和推动相关银行建立完善的总损失吸收能力内部管理机制,制定并实施分阶段达标规划,稳妥有序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工具,逐步达到监管要求,维护经济金融稳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融发核电:8月20日召开董事会... 每经AI快讯,融发核电(SZ 002366,收盘价:8.26元)8月2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第六届...
“电力引擎”驱动发展加速度——... 作为吉林市北部工业区核心区,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这片孕育着新材...
股票行情快报:中国核电(601...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8月21日收盘,中国核电(601985)报收于9.16元,上涨1.1%,...
燃动全场!广东工人艺术团走进大...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汇聚高质量发展的职工力量,8月21日,“中国梦·劳动美”广东...
“太空小子”地磁能发电机获国家... 近日,由大同世界磁电科技自主研发的"太空小子"便携式地磁能发电机成功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E...
原创 成... 记者从长江沿岸铁路集团四川有限公司获悉,8月21日7时许,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由中国中铁电气化局...
融发核电2025年半年度营收3... 时代财经AI快讯,8月21日,融发核电(002366.SZ)发布公告,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3.3...
远光软件:AI产品应用于能源电... 证券之星消息,远光软件(002063)08月20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新强联股价下跌1.64% 风电... 截至2025年8月21日收盘,新强联股价报37.85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64%。当日成交量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