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中国气候公报》发布:去年气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较近十年平均值偏少
admin

人民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余璐)“与近十年平均值相比,2021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偏少。”在中国气象局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2021年度《中国气候公报》正式发布,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在回答人民网记者的相关提问时如是说。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余璐摄

这份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完成的年度气候报告指出,2021年,全国年平均气温10.5℃,比常年(1981-2010年)偏高1.0℃,为1951年以来最暖年;全国共出现36次区域性暴雨过程,降水量偏多,北方降水量居历史第二多;汛期暴雨极端性强,黄河流域秋汛明显;区域性和阶段性气象干旱明显,华南干旱影响较大;生成和登陆台风均偏少,但台风“烟花”影响时间长、范围广;共发生47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等强度以上龙卷16次,较常年偏多;有11次寒潮,寒潮过程多、极端性强、影响范围广;沙尘天气出现早,强度强。

记者梳理2021年度《中国气候公报》时发现,2021年,我国气温高、降水多,暖湿特征明显,涝重于旱,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强发广发并发,气候年景偏差,但气象灾害损失反而较常年相比有所下降。

究其原因时,肖潺对人民网记者表示,气象灾害的损失不仅与气象灾害危险性相关,也和防灾减灾能力有关系。多年来,中国气象局一直在完善预报预警服务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已基本实现从减轻灾害损失到减轻灾害风险的目标迈进。这不仅是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而且已成为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也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

此外,2021年度《中国气候公报》显示,与近十年平均值相比,2021年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和死亡失踪人口明显偏少,直接经济损失略偏少。对此,肖潺谈到,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加强气候预测,特别是针对性的预测对于农业的影响。

“在技术方面,针对不同的农作物不同的生育期提早做出气象灾害研判。在管理方面,通过加强部门联动,积极与农业部门会商沟通,及时传达信息,使农业部门早预警、早行动。通过完善气象信息在农业中的应用,为粮食安全贡献气象力量。”肖潺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联维新能源申请光伏储能一体化系...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联维新能源(合肥)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
吉利取得光伏支架以及车辆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远程新能源商用...
冰轮环境:国内大部分核电站均有... 证券之星消息,冰轮环境(000811)08月19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华电青岛发电等取得火电机组阀门...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取得一项名...
核电板块8月19日跌0.04%... 证券之星消息,8月19日核电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04%,大元泵业领跌。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727...
道生天合提交注册 有望成为“风... 汪佳蕊 日前,道生天合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道生天合”)提交注册,有望成为A股市场...
中国水电五局取得一种混凝土振捣...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博纳能源取得电能综合能源用储能...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博纳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
东方电气风电取得风力发电机组转...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风力发...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基建指数报1... 金融界8月19日消息,上证指数高开震荡,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基建指数 (沪港深通基建,H30558)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