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检察机关批捕侵权假冒犯罪8125件13901人
admin

本报北京3月14日电(全媒体记者孙风娟)今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典型案例。这次发布的案例重点关注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充分体现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精神,突出检察机关从严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鲜明立场。

记者了解到,该批典型案例共9件,分别是:王某某销售伪劣产品案,赵某涛等人生产、销售注水牛肉案,H电缆公司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孔某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申某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桶装水案,陈某某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彭某某、李某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四川K化肥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吕某某等人电信诈骗案。其中6个案例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其他案例涉及电缆、柴油、农资等民生领域问题。

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表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务实举措。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批准逮捕侵权假冒犯罪8125件13901人,起诉14957件29624人。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1297件1412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795件984人。

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说,当前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有四个特点:从涉及罪名看,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等五种犯罪较为突出,这五个罪名起诉案件数占2021年检察机关起诉侵权假冒犯罪案件总数的90%以上;从犯罪主体看,此类案件犯罪分子多为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人员,约70%人员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从犯罪对象看,伪劣商品涉及到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农资产品、化妆品、日用品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从犯罪方式看,互联网已成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重要原料来源渠道和销售平台,共同犯罪占近60%,体现出团伙作案、上下游犯罪链条化等特征。

“我们将始终保持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维护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重拳惩治危害药品安全犯罪,完善惩治假冒伪劣犯罪办案机制,进一步提升专业化队伍水平,让人民群众在检察机关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安全保障。”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强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朗新集团:聚焦能源数智化与能源... 证券之星消息,朗新集团(300682)07月24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德普新源申请基于大数据的生物质... 金融界2025年7月2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德普新源(武汉)生态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
森特士兴取得弧形屋顶光伏安装系... 金融界2025年7月2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弧...
中国聚变公司获增资近115亿元...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佳佳 李未来 北京报道 据悉,两家公司曾有多次合作,...
“一讲三转”同题共答 上下联动...   聚焦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推动全网1800余张纸质表单线上化,效率提升约80%,对内发文连续7年...
南方电网西电东送电量累计突破3...   南网报讯(胡宇林 辛镇瀚) 截至7月22日,南方电网西电东送连续送电32年,累计输送电量突破3万...
决胜“十四五” 谋划“十五五”...   鼎元资产公司  加快推动三大战略单元发展  7月14日,鼎元资产公司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
国家电投集团举办2025年系统...   7月23日至24日,国家电投集团举办2025年系统主要负责人研讨班暨管控体系优化专题研讨班。本次...
大唐集团吕军出席国资央企助力西... 本网讯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7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西藏自治区党委在拉萨共同召开国资...
大唐集团吕军李向良与国家电网董... 本网讯 7月23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向良与国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