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现昼行性猫头鹰化石
admin

原标题:我国科学家发现昼行性猫头鹰化石

本报北京3月29日电 绝大多数现代猫头鹰(鸮形目鸟类的统称)都是无声飞行的夜间猛禽,但也有少数种类的猫头鹰更适应日间狩猎,在白天更加活跃。那么,这类与众不同的猫头鹰是如何演化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临夏盆地,发现了一种昼行性猫头鹰化石。它属于一个已经灭绝的古老物种,生活在距今约600万~950万年前的中新世末期。研究人员根据其眼睛后面颧骨尾部的一个大的肿块形突起,将其与北鹰鸮、鸺鹠类猫头鹰组成的猛鸮类归为姊妹群,并命名为“日行中新猛鸮”,意指来自中新世的鸮形目猛禽。

这是首次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鸮形目鸟类化石,为研究白天活跃猫头鹰的演化历史提供了化石证据。这一成果发表在3月28日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那么,研究人员又是如何确定它是昼出夜伏的呢?据介绍,这件化石的遗骸得到近乎完整的立体保存,研究人员将其巩膜小骨与55种爬行动物以及包括众多种猫头鹰在内的360多种鸟类的巩膜骨以及眼眶大小,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证明,这种已经灭绝的猫头鹰的眼睛对光线的开放度较小,这样就能使透入的日光大幅度削弱,从而在正午时分也能看清楚东西。

此外,本次研究还利用鸟类多样性数据库中超过360个物种的数据,进行了一项更大规模的统计分析,以生活习性为特征点(昼行、夜行或者早晨-傍晚出行)开展了演化特征的随机特征映射以及祖先状态重建。结果显示,所有现存猫头鹰的祖先几乎都以夜间活动模式为主,但包括鸺鹠属和中新猛鸮在内的猛鸮属祖先,则是无疑的白日行者。而将中新猛鸮的数据加入其中后,猛鸮类昼行性的概率接近百分之百。

据介绍,这一研究不仅重建了猫头鹰昼-夜行性的演化历史,还为晚中新世青藏高原周边的古生态以及古北界鸟类的区系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记者齐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官方口径数据曝光:全国财政供养... 本文综合南方周末、第一财经、红网、当代陕西、半月谈、澎湃新闻等 2004年-2020年,中国财政供养...
原创 高... 在全球地缘政治复杂性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日本近期的举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议论。尤其是高市早苗在G20峰会...
国网上海电力取得考虑环境变化和...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取得一项名为“考虑环境变化和光伏板老化的渔光系统光伏功率预...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取得计及新...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计及新能源消纳与火电深度调...
华安基金的光伏ETF指数基金(... 11月24日,光伏ETF指数基金(159618)报收0.733元,收跌1.21%,成交金额439.6...
江山棒杰新能源科技取得一种光伏...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山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光伏电池片的光伏硅片干燥装置”的...
百发动力取得发电机组用可移动调...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百发动力(无锡)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发电机组用可移动调节式底座”的专利...
风润戈壁 光暖北疆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广袤的北疆大地上,风逐荒漠起,光映戈壁明。内蒙古巴音新能源有限公司精准把握国...
崇德科技:公司近年来核电装备配... 人民财讯11月24日电,崇德科技11月21日在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深耕核电滑动轴承多年,通过持续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