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手机“新农具”,用好数据“新农资”
admin

  随着我国春耕由南向北大面积展开,一些地方的现代化农业技术令人眼前一亮。无人驾驶农机、扦插机器人、植物工厂、数字农田……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让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

  信息与通信技术作为当代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正在对现代农业进程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是顺应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逐步应用,数字乡村建设起步良好。

  从发展机遇看,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资金投入和政策力度正不断加大;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内循环的增长极,发展潜力巨大。“十四五”时期,是农业农村信息化从“盆景”走向“风景”的关键阶段。

  用好手机这个“新农具”,首先得有“网”。当前,一些偏远的农业生产区域尚未实现网络覆盖,各地网络基础设施条件也参差不齐。应该面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用网基本需求,深入实施电信普遍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挥5G低频段优势,统筹推进县域、乡镇、乡村地区5G网络覆盖。

  用好数据这项“新农资”,是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历来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依靠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手段,给种植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降低其种植成本和种植风险,是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应有之义。信息化技术还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比如,“互联网+政务”方便农民在线办事;“互联网+党务”“互联网+村务”有利于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互联网+网格治理”有助于加强厕所、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在线监督。

  用好“新农具”“新农资”的核心是人。当前,一些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人才成为发展的短板。一方面要依托科研院所、高校等培育人才;另一方面,要创新人才政策体系,打破“天花板”“玻璃门”,为城乡人才流动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不仅要培训一批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新型农民,还要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等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农村信息化不能照搬城市经验。要把握规律、科学施策,让农民会用、爱用、用得起手机这个“新农具”、数据这项“新农资”,使数字经济的发展红利更广泛地赋能农民,助力振兴乡村、端牢中国饭碗。

  (本报评论员李春宇、丁静 参与采写:傅焕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能澜沧江水电14亿元25华能... 2025年7月18日,上海清算所网站披露公告,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度第二期绿色超...
华能武汉发电取得电容储能的稀土... 金融界2025年7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华能武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
爆!上海华通白银国际交易中心有... 爆!上海华通白银国际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无资质经营非法期货交易!
安泰科技:为“华龙一号”等核电... 证券之星消息,安泰科技(000969)07月18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取得风... 金融界2025年7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宁夏废止9个新能源项目 新华社银川7月18日电(记者许晋豫)记者日前从宁夏发展改革委获悉,为推动宁夏新能源项目高效、有序、健...
国能九江发电取得光学检测的风粉... 金融界2025年7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国能九江发电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用于光...
薛鹤翔:丙烯产业链详解——能源... 薛鹤翔、陆甲明(薛鹤翔系申银万国期货研究所所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 摘要 我们整理了丙烯...
青岛港国际等申请电氢耦合综合能... 金融界2025年7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