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袋子”有保障 稳价格有支撑
admin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于文静、王立彬、魏玉坤)受疫情防控、俄乌冲突、农资涨价、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粮袋子”问题广受关注。我国粮食生产供销形势如何,国际粮食市场动荡影响几何,百姓口粮价格能否稳得住?记者日前采访权威部门,近距离透视新形势下的中国粮。

稳面积提产能:“粮袋子”有保障

谷雨节气,正值关键农时。农民和农技人员在田间忙碌,抓紧防控小麦病虫害和春耕春播。在农业大省吉林,尽管由于疫情管控,3月备春耕进度放慢,但经过多方努力,水稻育秧接近尾声,前期耽误的进度基本抢回来了。

放眼世界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俄乌冲突给粮食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住粮食“压舱石”极为重要。今年我国粮食生产面临不少新情况:

——夏粮的主体是冬小麦,夏粮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对于稳定预期意义重大。受去年秋汛影响,1.1亿亩冬小麦晚播,占总面积三分之一,一些地方反映苗情是“历年来最复杂的”。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几个月来,通过各地各部门加强保障和农民辛勤耕耘,目前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7.9%,比冬前提高17.4个百分点,长势与常年基本持平,夺丰收有了来之不易的基础。

——秋粮是粮食生产的大头。我国明确今年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菜。一方面,农资价格上涨,推高今年种粮成本;另一方面,根据气象预测,旱涝形势需要高度重视。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粮食安全:“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围绕粮食安全,我国提出确保2022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聚焦关键环节全面部署——

调动重农抓粮和种粮积极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很多省区市的书记、省长、市长,下基层搞调研、查苗情。国家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三大谷物的种植收入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扩大到全国主产省820多个主产县。中央财政安排下拨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

逐个品种抓牢抓好。我国先后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扩种大豆油料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全国玉米水稻生产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逐个品种部署。农业农村部派出100多名机关干部和200名技术人员,包省包片下沉一线,并开通热线电话解决农民实际困难。相关部门印发工作导则,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

春争日,夏争时。今年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9.4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目前春播粮食完成意向面积的28.8%,其中,早稻栽插过九成、春小麦播种过七成、薯类过五成、春玉米近三成、大豆过一成,进度均略快于上年。

潘文博表示,现在距小麦大面积收获约有40天,农业农村部将加强监测预警,指导各地抓好中后期麦田管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措施,高质量完成春播任务。

口粮自给有保障:进口主要是调剂品种

田间生产在努力,百姓餐桌有保障,仓储物流是关键。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表示,我国水稻和小麦两大口粮作物连年丰收,加上库存充裕,进口主要是一些调剂品种,两大口粮自给有保障。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仓满廪实外,我国粮油加工能力很强,如果按每人每天吃1斤粮测算,一天加工出来的米面够全国人民吃2天。

口粮绝对安全之外,其他粮食作物呢?大豆和玉米是我国粮食进口主要品种。玉米是重要的饲料粮,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饲料和食用油消费。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千方百计稳定玉米生产,要以南补北、以单产补面积、以建设补短板,启动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目前,2021年收获秋粮的收购接近尾声。截至20日,主产区粮食企业累计收购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81亿吨。今年以来,全国累计销售政策性粮食1190万吨,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粮食供应较为充足、价格平稳,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

据了解,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库存较为充足,防范市场风险能力增强。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已建立,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000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52983个。各地创新物流运输方式,加强城市、社区、城际、农村配送有效衔接,形成由都市区“1小时”、周边城市“3小时”、城市群“5小时”构成的“全国粮食135应急保障圈”。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国内粮食市场始终保持平稳运行良好态势,为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国家粮食和储备系统将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变化,加大对重点地区、品种和时段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有关问题,切实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关注输入性因素:稳价仍有较好支撑

近段时间以来,受俄乌冲突等影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3月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7.1%。小麦、玉米价格环比上涨超过19%,玉米、大麦和高粱价格攀升至1990年以来最高点。

去年我国进口的玉米、大麦近三成来自乌克兰。俄乌冲突引发国际粮食市场动荡,带动国内部分粮食价格小幅上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7%,其中3月涨幅略有扩大,升至2%。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5%,涨幅虽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但低于国内3%左右的预期目标。

粮价为百价之基。专家认为,尽管存在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当前中国粮食价格仍总体保持稳定。从走势看,中国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保持粮价总体稳定仍有较好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有关部门将坚持综合施策、精准调控,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合理安排政策性粮食销售,引导农民适时适价售粮、企业均衡有序收粮。

“农业农村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关注农资市场形势,推动企业提高产能利用率,发挥储备调节作用,畅通运输配送通道,切实服务好春耕农业生产,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陈萍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龙源电力、东方电气等成立新能源... 公开资料显示,近日,如东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
惠柏新材:应收账款增长因风电业... 证券之星消息,惠柏新材(301555)11月25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昊志机电:光伏行业主轴与转台产... 证券之星消息,昊志机电(300503)11月25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四川华电内江燃气发电公司取得燃...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四川华电内江燃气发电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燃气轮机缸体位移监测系统及方法...
结构优化、平台整合 电力央企资...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源证券研究所 证券时报记者 刘灿邦 临近年末,国家电投集团旗下上...
首届中西绿色能源论坛在马德里举... 本报马德里11月25日电 (记者颜欢、许海林)由西班牙中国商会主办、绿色能源委员会牵头组织的首届中西...
三年行动收官 电力央企在深化改... 证券时报记者 刘灿邦 业内将《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称之为“新三年行...
新型电力系统让绿能“超长续航” 新华社记者 宋晨 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深处,小雪节气后,寒风凛冽。放眼望去,沙地中一排排整齐高大的风机迎...
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日前,在巴西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中国角”活动上,中...
“为科特迪瓦能源转型和经济增长... 图为科特迪瓦格西波—波波里水电站发电厂房。 孟维川摄 在科特迪瓦西南部的萨桑德拉河上,一道绵延4.2...
构建全方位合作新格局 擘画能源... 1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七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致贺信,引发两国各界人士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习近...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 本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丁怡婷)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7...
中强能源(ABAT.US)11... 截至2025年11月25日(美国东部时间)收盘,中强能源(ABAT.US)报收于3.56美元/股,上...
第七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开幕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 温馨 王悦阳)第七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25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共中...
新车周周报:广州车展近百款新车... 出品 | 搜狐汽车 作者 | 王晓磊 摄像 | 董鹏 编辑 | 马良 上周五,广州车展正式开幕,要持...
汇通能源:控股股东西藏德锦质押... 汇通能源11月25日晚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11月25日获悉控股股东西藏德锦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东方电缆中标:[公开招标]万华...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财产线索数据整理,根据万华化学集团物资有限公司11月23日发布的《[...
俄称使用导弹和无人机打击乌军工...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25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称,为了回应乌克兰方面对俄境内民用设施...
东方工建取得电力电缆线芯绞线分...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东方工建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力电缆线芯绞线分线装置”的专利,授权...
重庆计划构建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 中新网重庆11月25日电 (记者 钟旖)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25日对外称,“十四五”...